首页 > 穿越架空 > 山君 枝呦九

17.偏我来时不逢春(17)

小说:

山君

作者:

枝呦九

分类:

穿越架空

《山君》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苏行舟下葬之后,因着要过年了,兰山君就没有再见过郁清梧。

但她遣人送去了年礼。

这份年礼,不是直接送去郁家的,而是跟寿老夫人的一起送去了寿府。

她没有明说,但箱子里面的东西都准备了两份,都是她自己做的春饼,寿老夫人应该懂。

寿老夫人如今极为喜欢兰山君,笑着对去送礼的婆子道:“让山君多过来陪陪我,我这里冷清得很呢。”

婆子是朱氏贴身伺候的,回去就跟朱氏道:“咱们家的六姑娘怕是要有大造化了。”

朱氏心中自然高兴,道: “我本想着,山君这般的经历,是不好说高门的,但如今有了寿老夫人青睐,却也说不定了,没准能说个好人家。”

婆子讨喜的夸了几句,得了五两银子。想了想,又道:“老奴出门的时候还瞧见赵妈妈领着凝冬那丫头往南城去。”

朱氏嘴角的兴奋便落了下去,哀哀愁愁叹了一口气,“那是去祝家的。”

若是往日,山君要同祝家的姑娘好,她肯定得说几句,但前几日刚刚发生了那般的事情,她是不敢再说了。

她道:“此事我是知晓的,以后瞧见了也不用管。”

兰慧过来的时候便听她念叨了许久,“我心中羞愧得很,之前没问过她往昔,被她好好说了一顿,现在怎么能过问她的交友?”

慧慧不懂,“如何不能过问了?”

朱氏叹气,“所以说你还小呢,你六姐姐那日的意思,我想来想去,这是要让我别太管束着——”

话还没有说完,就听慧慧道:“母女之间哪里有那么多弯弯道道?您就是想太多了,咱们吵架后,我何曾远过你?”

又宽解道:“祝家的事情也没什么。男人在官场上做官,出门在外做生意,都讲究一个同乡情意,便是所谓的乡党,商帮。这事情落在女子身上也是一样的,以后我若是嫁去了别的地方,那谁曾经在洛阳待过,我肯定跟她更亲近一些,也好互相守望,通个消息。”

话是这么说,但祝家的门第也太低了。朱氏还是叹气。

兰慧笑着道:“母亲也别瞧不上人,祝家能从蜀州以通判之身进洛阳,岂能没有一点本事?说不得以后是要比咱们家还要好的。”

朱氏呸呸呸几句,“大过年的,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兰慧却对自家并不看好,她说,“祖父和父亲已经指望不上了,四叔眼看也到了头,大哥哥和三哥哥……大哥哥才学平庸,好在踏实,能够守成,我将来还能靠他,但三哥哥……哈!”

她一提起这个就气,“我就没有见过他那般能嚼舌根的男人!”

朱氏狠狠瞪她一眼,却又没法指责——大过年的嘛,是不能骂人的,她怕给儿女带去晦气。

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只能低声道:“你且住嘴吧!”

兰慧见好就收,撒娇道:“母亲,后日去齐王府拜年,我跟六姐姐说好了一块穿黄色的那件衣裳,我记得你私库里面有一套黄色的宝石的头面——”

她挨过去,“我准备跟六姐姐分了,母亲给不给?”

朱氏:“我就你们两个女儿,我不给你们给谁,拿去拿去!”

她这时候倒是记得问了,“你六姐姐喜欢黄色?”

兰慧:“喜欢,我问过了!”

这几日,她一直都在六姐姐那边陪着,就是怕她因着母亲和三哥哥质问她的事情伤心。方才也是从六姐姐的院子里来的。

朱氏叹息,“我现在跟她相处,战战兢兢的,就怕自己做错了。”

兰慧:“母亲越是这般,越是伤人心,越是将她疏远了。”

她低声道:“六姐姐的心,想来是被伤到了,但时日还久,慢慢来吧,总有一日她会知道母亲对她好的。”

有了小女儿的开解,朱氏总算开怀了一些。第二日是大年初二,她带着一家子人去道观里面见老镇国公和丈夫。

说句实在话,十几年没怎么见过了,朱氏纵然之前对丈夫情深义重,现在也是心静如水。

她对丈夫是有怨言的——谁守活寡十几年都有怨言。

十几年来,她还要自己一个人带大儿女,撑起整个镇国公府,实在是苦闷得很。于是上前叙旧几句,便独自去了一边坐着。

镇国公老夫人没来,她已经十几年不出府了。四老爷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正在跟老镇国公问好,兰三和兰慧便都坐在父亲身边说近日发生的事情。只有兰山君刚刚叫了一句祖父和父亲后,就没有再说过话,等了一会,也回来坐着了。

这叫朱氏……竟然生出了一份隐秘的欢喜。

但还是要劝一劝的,“下次再见就是明年初二了,好歹要去多说几句话。”

兰山君不动如山:“好,我待会就过去。”

她对这父子两个都没有好印象。

朱氏见她如此,心中为难,也有些不理解。

像慧慧,也是自小没见过丈夫几面,但心里还是会对父亲有孺慕之情。

山君好像就从来没有。

如此这般想了一通,又感慨一番,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众人说话也说完了,准备回去。

他们走之前,往往是需要镇国公父子“赶”他们一次的,这般好显得仙风道骨,不牵挂俗世。

刚开始,朱氏被他们一赶还念念不舍,如今是他们一张口她就道:“父亲和夫君放心,我一定看顾好家中。”

她转身带着人就走。

去完道观,就好像做完了一件憋了一年的大事,朱氏神清气爽,等第二日去齐王府,齐王妃还打趣她,“果然人多一个女儿,就多一份欢喜。”

镇国公府虽然没落了,但齐王妃是个和气人,还是很给朱氏面子的。

她是继室,今年才二十四岁,上月刚生了一个女儿,又是高兴的时候,便抱着小郡主给众人看,“你们瞧她像不像我?”

朱氏点头道:“眉眼极像。”

兰慧:“她的眼睛好大啊。”

齐王妃:“我也是如此觉得的。”

又看了看兰山君,对朱氏道:“我听闻那日寿老夫人去了博远侯府?”

她正好在坐月子,便没有过去祝寿。

提起这个朱氏便有些得意,道:“是,后头在路上碰见了,我还去了寿府。”

齐王妃:“这可真是,我还想拜见她老人家呢,但一直没有机会。”

这话就不好答了。难道朱氏还能说下回我带你去?肯定不行,便转了话,“那日我在寿老夫人墙上瞧见了不少老纹样,我还说果然东西是之前的好,这不,一瞧就又喜欢上了,回家后还翻出了不少老物件。”

但齐王妃却没有打算放过她,先道:“是这个道理。”

而后朝着兰山君招招手,“我听人说,寿老夫人尤为喜欢你?”

兰山君笑着道:“是,她老人家说我很像外祖母。”

齐王妃:“哦?”

兰山君:“她说最近梦见了外祖母。”

齐王妃便明白了,她道:“人到了年纪就喜欢追忆往昔。”

寿老夫人去博远侯家不正是因为做了一个梦吗?

如此就解开她为什么独独喜欢兰山君的谜了。

洛阳城里没有新鲜事,齐王妃想明白之后反而没了兴趣,她道:“你往后常跟你母亲妹妹过来玩才好。”

刚要继续说些场面话,便有丫鬟进来,道:“王妃,皇太孙殿下,魏王世子,宁王世子,晋王世子等人都到府上来拜年了。”

齐王妃一愣,“怎么突然来了?”

便也顾不上镇国公府一家立即道:“快让厨房准备着好酒好饭。”

朱氏闻音知意,“家中还有事情呢,今日就不先扰王妃的精神了。”

齐王妃点头,亲自送她们出去,“下回咱们再说话。”

但在马车等了好一会儿,却还是没有看见兰三的踪影。朱氏皱眉,“叫人去齐王府里再催一催。”

不一会儿,兰三少爷的小厮过来了,道:“来了好几个贵人,正好三少爷在,魏王世子跟咱们少爷相识,听闻他开年要去户部做从事郎,便说要问他几番学问,这会儿还在说话呢。”

朱氏顿时又欢喜又愁。

魏王和齐王并不和睦,他的儿子在齐王府这般跟璋儿说话,齐王怕是会不高兴。

她便道:“那咱们先回去,留下他的马车来。”

兰慧却担心哥哥惹出事情,朱氏:“你三哥哥在外头还是很拎得清的。”

兰三回来的时候也很得意,“魏王世子问话,我可是全部都答上来了,但是恭恭敬敬的,并不敢热情,我走的时候,齐王和世子看我的眼神极为欣赏,皇太孙殿下也很满意。”

四老爷听闻此事早就在家中等着,等听完兰三的话不仅没松口气还更紧张了,“真是如此?别是你自己空想的吧!”

他是真害怕这个侄儿的嘴巴,更害怕他的脑子!

兰三少爷:“四叔!”

他气得很,“世子爷还约我去马场呢!”

齐王世子喜欢练武,经常去马场骑马射箭比刀。

四老爷沉默了——是吗?

齐王府最近这样缺人吗?

继而怀疑自己:难道他比小三儿还不值得重用?

兰三却总算是舒爽了,这些日子的闷气一扫而空,且忍不住又得意了一番,“那日不仅齐王世子会去,皇太孙和魏王世子,宁王世子等几位殿下都会去。”

这般人的宴席他都能去,让他觉得自己算是熬出头了。

朱氏心中高兴,这是给家里长脸的事情,四老爷却担心,“你到时候更要谨慎小心,别出风头。”

兰三点头,“听闻这次还要比刀,我到时候要带一把好刀过去。”

陛下年轻的时候是上过战场的,最喜欢用的就是刀了。上有喜好,下有奉承,洛阳会刀的学子可不少。

四老爷不免又叮嘱了他几句,见他神色不高兴了才闭嘴。

兰山君倒是不知道此事,朱氏等人没有跟她说过,她便没有打听。平平静静的过完元宵,二十那日,她应邀去祝家做客了。

朱氏心思浅,笑得很艰难,送她走时不情不愿。

慧慧不免安慰道:“今日去祝姑娘家,但后日去寿老夫人家。只去了一次祝家,却去了三次寿家。”

知母莫如女,朱氏总算高兴了些,而后欢喜道:“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儿子得了齐王世子的赏识,女儿得了寿老夫人的青睐,真是双喜临门。回到府里去,倒是看着乖巧懂事小女儿发愁:山君的婚事或许不用愁了,等到时候她上门去亲自求求寿老夫人,有她保媒,想来是差不了的。

慧慧的却还要谋划。

她定然要让慧慧嫁个高门才行,姊妹两个哪里好差太多呢?

——

祝纭早早的就在家门口等兰山君。接到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

兰山君好奇,“什么事?”

祝纭攀着她的手往家里走,“我前段日子其实看见你了。”

兰山君:“哪日?”

祝纭:“就是过年前,你给苏公子送葬的时候。”

黑伞,棺木,对于蜀州人来说,实在是太显眼了。

她说,“那日我跟阿兄一块去街上本是买年货的,谁知道就瞧见了你。”

“我想过去唤你,但阿兄却拦住了我。”

祝纭小声说,“我阿爹是洛阳府尹副使,阿兄听过苏公子和博远侯府的事情,不敢参与——”

她愧疚的道:“你怪不怪我?”

这有什么可以怪罪的呢?

祝纭实在是心地良善。兰山君对上这样的人倒是有些手足无措,连忙道:“人人都有不得已,你万不可将此事放在心上,这又不值当什么。”

祝纭脸色带红,更加努力的攀着她的手,“山君,你真好!”

兰山君不由自主的笑起来,道:“往后你若是再碰见这般事情,就写信告诉我,我是个直性子,会把自己的念头告诉你,如此咱们就可以两相知晓心意,不用多想了。”

祝纭吃惊,“还能这样?”

兰山君点头,“有何不可呢?人长了嘴巴,生了手,始创了笔墨纸砚,本就是为着这个的。”

祝纭恨不得贴着她走!她表达喜欢的方式是如此的直白,兰山君连日的愁绪都淡了些,闷笑道:“你可准备好了吃食?”

祝纭点头再点头,“我亲手做了不少糕点呢。”

祝家并不大,没几步就走到了里头。祝夫人早就等着了,笑着道:“兰姑娘。”

兰山君赶紧行礼,亲热道:“伯母叫我山君就好,今日要劳烦你了。”

祝夫人欢喜她的态度,又说了几句话便起身,“你们姊妹玩,我去厨房看看。”

兰山君送她到了门口。

祝夫人心里慰贴,到了院子里,见丈夫和儿子果然等在一边,小声道:“是个温和的性子,眉眼看着英气,骨子里有咱们蜀州人的气性在。”

反正是个好姑娘。

她说,“我听纭娘说,她还会用刀呢。”

祝家大郎祝杉生得粉粉嫩嫩的,也喜欢笑,一笑起来两个酒窝在两边荡:“那就好,纭娘来一年了,从前在蜀州的时候还能跟隔壁的翠翠说几句话,如今是话也不多说了,我正担心呢。”

祝老爷也长得白净,且显年轻,跟个三十岁的人一般,他则有些担心:“镇国公府……门第是否太高了?这交朋友,也是要门当户对才行,我怕纭娘最后会被冷落啊。”

祝夫人白他一眼,“我这双眼睛你还不信?山君瞧着不是那般的人。”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是也没关系,谁在年少的时候不交几个日后会渐行渐远的朋友呢?”

这都是小事,重要的是现在开怀嘛。

她摆摆手:“各忙各的去吧,我还要给她们去温酒呢。”

祝纭的酒量很好——这真是让人惊讶。

她一看就是酒量不好的人。

祝纭笑着道:“我阿爹阿兄阿娘都喜欢喝酒,我自小就跟着喝。”

兰山君:“我没怎么喝过。小时候么……倒是大醉过一次。”

老和尚带着她醉了之后就去拳打老道门,幸而观主不计较。

祝纭是个心思极为敏锐的姑娘,听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