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山君 枝呦九

8.偏我来时不逢春(8)

小说:

山君

作者:

枝呦九

分类:

穿越架空

《山君》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此后几日,兰山君在屋子里跟着朱氏学规矩。她学得又快又好,可谓是举一反三,朱氏对她赞不绝口,欢喜道:“山君,你真是聪慧。”

她原本以为怎么着也要大半年才能把她之前的陋习改过来,没成想竟然如此顺利。这般下去,博远侯府的宴席能去,过年的时候更能带去各府里面走动了。

因有了打算,便要准备许多东西。她遣人把三儿媳妇唤过来,道:“我想让山君和慧慧穿一样的衣裳,一样的首饰,还要打一把相同的长命锁。到时候齐齐整整的到各府去拜年,准能让人叫好。”

三少夫人捧着她,“是啊,六妹妹英气,七妹妹姣美,让我看,就是满洛阳也排得上名号的。”

朱氏一向温和,拉着三少夫人的手道:“她们再好,都不及你。这几个月若不是你帮着我管家,我哪里能如此松快?”

三少夫人便笑起来,也觉得有这般通情达理的婆母是她的幸事。她颔首领命,“母亲放心,我这就派人去珍宝阁里取样式回来,等母亲和妹妹们选好了样式,便让他们紧着咱们的做,如此便能在过年之前将东西做好了。”

她临走之前还笑着跟正在背世家谱的兰山君道:“妹妹真是了不得,我小时候背世家谱可是用了许久的功夫。我听母亲说,妹妹才两天就已经背熟了?”

兰山君笑着摇头:“我十六岁学嫂嫂六岁学的东西,还学得这般慢,嫂嫂快别抬举我了。”

三少夫人就喜欢她这般懂礼的模样。她当时知晓兰山君要回来的时候还发愁过,就怕是请回来一尊市井大佛,脾性如同村妇,什么礼也不懂,将家里搅得鸡飞狗跳的。结果人意外的不错,她就舒了一口气,也愿意对她好些。

她问:“妹妹喜欢什么颜色的衣裳?喜欢什么样式的纹路?”

兰山君:“我不挑的。”

三少夫人稀奇的挑了挑眉。

饭菜口味不挑,衣裳首饰也不挑。说是没讲究,其实是没底气。她心里倒是有些可怜她了,以为她是刚回来惶恐,什么也不敢多要。

人总是喜欢怜悯弱小,她道:“那我就多选几样给妹妹看。”

兰山君含笑:“多谢嫂嫂。”

三少夫人满意的走了。朱氏很乐意看见家中和和气气的,又让兰山君放下世家谱,温柔的牵着她的手去练字,“你的字很是不错,不过瞧着像长久不曾动过笔了,到底生疏了些。今日便先练练底色,明日熟悉了,就开始抄写太平经吧?等过年的时候,能给你祖父和父亲送去两卷太平经,便是最大的孝心。”

兰山君低声应是。

朱氏就坐在一边给她研墨,由衷欢喜道:“你不知道,带着你和慧慧去拜年,这是梦里才有的事情,我时不时就做梦呢,梦见当年你没去世,我就有两个女儿了,那我在过年的时候就带着你们守岁,放炮竹……”

她说着说着眼眶一红,又落下泪来。

她的贴身婆子们便劝了起来,朱氏自觉不好意思,抬起头去看兰山君,生怕她被自己影响也落了泪,结果却看见她愣在那里,似乎是神游去了。

她好笑着捏了捏女儿的脸,“山君?”

兰山君回过神来。朱氏笑着道:“怎么了?”

兰山君摇头,“没什么。”

只是突然记起了件事情。

她记得,上辈子因不识字,她没有给祖父和父亲“尽孝”过,过年之前也因“不尊教化”,被祖母和母亲留在了家中,便也没有跟着出门走动过。

她来洛阳的第一个年,有一半的日子是冷冷清清的。

好在她习惯了冷清,自娱自乐的从池子里抓了鱼出来烤着吃,将鱼翅贴在了门上,寓意年年有余。

母亲瞧见了,却又不高兴,叹息道:“山君,你要改。”

兰山君觉得母亲对她有偏见。

自己捉个鱼又能怎么样呢?这事情换成其他人来做,只能算是一件闺阁趣事。但到了她这里,因她不懂规矩,便成了蜀州蛮夷。

她说,“难道别人家的姑娘都不曾抓过鱼么?武将家里的姑娘也不曾有?难道世家的规矩里面规定过不许我贴鱼翅在门上么?”

她正襟危坐,做好了要跟母亲理论的准备,但大户人家的手段不是她能化解的。母亲只需要抓了她身边的人打,她就没有办法了。

她还记得,第一个为她挨打的是悬夏。她那日是带着悬夏去捉的鱼。

大过年的,悬夏手掌被打烂了,她的心便也跟着冷了下去。

这应该就是她跟母亲不和的开端。

而现在,母亲说,她其实无数个梦里都想着带她和慧慧一块守岁,出门拜年……

她抄写太平经的手一顿,水墨染了半张纸。

这张纸便不可用了。母亲没有责怪她,只是让她换一张来写,而后拿起废纸看了眼,奇怪的道:“山君,你这个字,倒不像是跟着你家师父学的,我瞧着,没有丝毫的佛禅意蕴在,倒是有一股……”

她斟酌着用词,“倒是有一股想要冲破云霄的气势。”

她看看兰山君,又看看纸上的字,“你脾性温婉,字却不同,想来还是少年心性。”

这也不是坏事,朱氏笑着道:“人活着,是要有凭风好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心志。”

兰山君神色复杂,放下笔,终于定睛看向母亲,“果真?”

朱氏:“果真。哪个少年人不曾这般过?”

但兰山君却记得母亲上辈子曾责备她,“你的字锋芒太过,等你什么时候磨去了这股野心,便再跟我学其他的吧。”

两辈子,同一手字,竟因她回府之后的不同,也变得如此不同。

她深吸了一口气,重新执笔,垂头低眸,一笔一划的在纸上继续抄写太平经。

——但如今这些都已经不太重要了。

朱氏却被她刚刚眼眸里突然侵袭而来的悲戚弄得摸不着头脑。但兰山君一副虔诚抄写太平经的架势,她也不好在一边打扰,便又去看小女儿。

恐是前阵子大雪着凉,兰慧一直咳嗽不断,现在才好一些。朱氏担忧,“往后可得看紧了你,一点凉都不能受。”

兰慧蹭进她的怀里,好奇问,“母亲从六姐姐那里来?六姐姐今日学的可好?”

朱氏点头,“她真是一点就透,跟你一般聪慧。”

只是……她犹豫道,“就是太懂事了些,这般显得,显得有些……”

兰慧自小就跟母亲要好,笑着道:“母亲,你跟我还有什么不可说的?”

朱氏就叹息说:“也没什么。只觉得,她太懂事反而显得跟我们生疏了。”

兰慧不懂,卷着被子坐好,“可是母亲不是很喜欢六姐姐的懂事么?她要是不懂事,母亲又该烦恼了。”

朱氏伸出食指点了点她的透,“就你聪明!”

她笑起来,“也是,这才多久啊,怎么可能一下子就亲切起来?她懂事一些,我也少劳累一些。不然我怕是要劳心不断。”

结果这话一语成谶。没几天,兰山君就惹了祸,让她操心上了。

那日正好是腊月初十,连日阴雨绵绵的天终于放晴,镇国公老夫人有了兴致,便叫孙儿辈一块去花园里读太平经。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