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山君 枝呦九

4. 偏我来时不逢春(4))

小说:

山君

作者:

枝呦九

分类:

穿越架空

《山君》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如同上辈子一般,镇国公府一家子人都站在大门口接人。兰山君下马车的时候,镇国公夫人朱氏情不自禁的快走几步,差点摔倒,兰山君手快,连忙扶住了她的手臂,将人扶了起来。

朱氏大哭出声,抱住人用力搂紧:“我的儿啊!”

一群人过来劝,俱都眼眶红润,还是镇国公老夫人发话,“且先回屋里去,天寒地冻的,别将人冻坏了。”

朱氏哎了一声,牵着兰山君的手紧紧不放。等到屋子里,又一个个的为她介绍家中亲人。

“这是你祖母,快跪下磕头。”

兰山君低声喊了一句,“祖母。”

蜀音一出,镇国公老夫人神色微愣,心下起了不自在,到底没有多说什么,道:“快起来。”

朱氏倒是没注意到这些,她极为高兴,抱着兰山君不放,又指着一对夫妻:“这是你四叔和四叔母。”

兰山君继续磕头。

剩下的就是兄弟姐妹了,镇国公府子嗣不丰,加上她才七人。但大少爷带着大少夫人在豫州为官,二姑娘嫁去了外地,所以在场的小辈便只有五人。

三房的三少爷夫妻,七姑娘。四房的四少爷和五少爷。

如此,一通认亲下来,零零碎碎,兰山君也收了不少礼。她一个一个谢过去,倒是显得沉着文静,聪慧伶俐。

朱氏瞧着惊喜,搂着她道:“你祖父和父亲正在观里为死去的将士们祈福,因心诚,轻易是不回家的,你怕是要过年的时候才能看见了。”

兰山君点头,“是。”

兰七姑娘在一边瞧着小声说:“六姐姐看起来是个文静稳重,还不喜欢说话的性子。”

兰三少爷闻言,嘴巴动了动,又咽回去,然后再次张开嘴巴没忍住道:“她刚开始很是喜欢说话,问我这个那个的,但前几日大雪,睡了一觉起来突然就变了,真是奇怪。”

兰七姑娘单名一个慧字,才十二岁。她撇嘴,“三哥,人哪里会突然变,你真是胡说八道。”

兰三少爷一向让着小妹妹,笑着说,“我不与你争,往后你就知道了,你六姐姐性子……反正口头上是不会受欺负的。”

兰慧好奇:“是么?”

两人嘀嘀咕咕,老夫人见了好笑,“怎么,还有话要偷偷的说?”

兰慧不敢直言,笑着说,“三哥哥说一路上的吃食呢。”

老夫人哈哈大笑,指着兰三道:“你啊你啊,都是已经成婚的人,开年也要补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般馋口。”

便叫人摆饭,跟兰山君道:“你母亲不知道你的口味,让人多准备了好些菜,你瞧瞧可有你喜欢吃的。”

兰山君瞧了一眼,一桌子清清淡淡的碗碟,是祖母爱吃的。但里头也有几个辣菜。虽不是蜀州菜,但想来是母亲特意为她准备的。

她记得,因蜀人爱吃辣,祖母便滴辣不沾,整个镇国公府也就没了辣菜的影子。

母亲对她,初时很是不错。

兰山君谢了几句,垂头坐下,低声道:“都喜欢,我不挑口。”

而后执筷,夹菜,用饭,刻意犯了一些错,尽量跟从前什么都不会的时候一样。不过就算是如此,因有了上辈子十年的见识和习惯,一举一动还算是能看。

桌子上的人或多或少都在打量她,见她举止算不得粗俗,说话算不得粗鲁,虽然看起来做这些是生疏的,官话也带着蜀音,但周身透露出一股从容自在,很是让人心喜。

朱氏一脸柔意,和婆母对视一眼,皆以为兰山君是在路上跟着兰三少爷学的。

这是好事。如此用功,以后再教教,再改改,想来是极好的。

等用膳之后,众人又坐在一块说话,朱氏笑着问:“听你三哥方才说,你是识字的?”

兰山君点头,“识字。”

因老和尚不肯教导,她最后撞南墙也没有撞出几个字来,大多数字还是到镇国公府后日以继夜学的。

但这辈子不能再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去认字了,也不能再用半年去学规矩不出门,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她说出早已经想好的说辞,“我家师父说,他出家之前是梧州人,幼年的时候家中做生意,也有钱财,便给他请了先生读书,所以是识字的。我便跟着他学,大多的字都认得。”

这倒是没撒谎,句句是真,是老和尚喝醉酒之后跟她说的。

兰慧小姑娘听得好奇,“那他怎么做和尚去了?”

兰山君回忆:“师父说,他这个人,不喜欢读书,就喜欢打打杀杀,年轻的时候很想去看看话本中的快意江湖事,还夸出了海口,想成为一个英雄。结果提着刀去外头闯,发现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又不好意思灰溜溜的回去,只好咬着牙给人家做教书先生,这样蹉跎了半生,终于悟了世俗,又因没有妻儿,索性做了和尚。”

还是个云游和尚。

老和尚吃着她拿回来的猪肉,嘴里流油:“也是巧了,我刚到淮陵,就碰见你了。”

“哎,山君啊,我带着你可不好走,只能做个定脚和尚。”

后头果然葬在了那座破庙里,想葬到别处去都不成了。

兰山君叹息一声,看向朱氏,“母亲,我想这几日去洛阳的寺庙里面给师父做场法事,点盏长明灯。”

朱氏:“这是应该的。”

又说起往后的安排来:“咱们对外不能说你是遗失的女儿,这般说出去不好。我和你祖母想了想,便说当年生的是一对双胎,生出来后有道士上门,告诫我们双胎要分开养才能长寿。于是连夜送走一个,留下一个。”

送走的那个养在蜀州,这么多年也不敢声张,怕被阎王知晓夺了命数,于是满十六岁才敢接回来。

兰山君点头,“还是祖母和母亲想得周到。”

上辈子也是这般说的。因有了这般的说辞,母亲关着她学了半年多的规矩,瞧着像大家闺秀了才带着她出门见人。

她如此乖巧,实在是让朱氏欢心。又亲自带着她去新院子住下,点了四个丫头两个婆子给她,“往后,她们是专门伺候你的。”

忙活到半夜里,朱氏才和四老爷夫妇去了老夫人的房中,兰三早在那里等着了,见他们来,连忙说起路上的事情。

他自然不会在祖母和四叔父叔母面前说兰山君不愿意改掉蜀音的事情,这个只能跟母亲私下说。

他便将路上的事情挑了些有趣的说了些,而后看着四老爷道:“四叔,前日在驿站,我碰见了邬阁老的学生,郁清梧。”

四老爷资质平庸,不能文不能武,本是躺吃躺喝啃老父亲和兄长们的命,谁知道阴差阳错,竟要扛起一家子的责任来。于是这些年活得殚精竭虑,小心翼翼,比同岁之人看起来更加苍老。

他闻言问道:“是邬阁老被贬蜀州时,在那边教养的弟子?我记得他是元狩四十四年的探花,本是要入翰林院的,后来因蜀州的一件案子跟博远侯家的大少爷打了一架,被贬蜀州做知县去了。”

兰三少爷点头,“就是他——四叔,他的调令你可曾听见消息?可知道调哪里去了?”

四老爷无奈摇头,“我人虽然还在兵部,但并不受重视,兵部的事情尚且不知,何况是吏部了。”

兰三少爷嗤然:“邬阁老也太急不可耐了些,这才回来多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