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堂上学,和在家读书还是有些不一样的,首先是上课的时间增加了,以往林安澜每日只需听一到两个时辰的课,其余时间愿意做什么都可以。
学堂上课的时间为辰时中到正午时分,之后一个时辰的吃饭和午休时间,下午未时中到申时末继续上课。
换算成现代的时间,便是上午八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到五点,总共七个小时。
下午放学时间算早的,但任先生经常会布置课业让回家做,次日检查,有时候是背书,有时候是写字。
任先生将这些刚开始上学的学生所在教舍称为小班,另外一个称为大班。
他对小班的学生要求是放学便要回家,做了课业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对大班则是下学后多留半个时辰自习,他会在教舍前头坐着,若需要答疑,随时可来问。
如此因材施教,林安澜觉得这古代的先生也不是那么古板,还是很有自己的智慧的。
说起做先生,林智也颇有经验,他之前是国子监的太学博士,可以称得上是大虞朝官办学府中最顶尖的一批先生之一。
自从村学正式开课,林智也经常到学堂附近散步,听任先生讲课。没过几天,他就把家里的小学堂搬到了村学里,占了最后一间教舍。
对此,任先生欢迎之至,没有半分不满。
林智还是只教自家的几个孩子,并不干涉任先生的教学,只是下学后经常与任先生对坐下棋喝茶,说些学问上的事,任先生若有不解之处,林智也会耐心解答。
时间如流水般过去,直到夏收时节,村里有了不小的变化。
早先播种下去的稻谷长势喜人,麦田里一片金黄,麦穗沉甸甸的,任谁看了都觉得今年定是个丰收年。
上半年天气还算正常,雨水充沛,水稻成熟前会不会有变化不得而知,现下需要收割的麦子肯定是个好收成。
除此之外,村里距离林家大宅不远处起了一处作坊,名为‘织缎坊’,正是吴月皎和周佩宁二人合作开起来的。
从成都和江南聘来的五位织娘已到位,如今正在研究织法,还未见到成效。
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在为收麦做准备,学堂里放了假,林智也跟着给他的五个学生放假,让他们好好轻松几天。
“爹,我们不去田里帮忙收麦吗?”林大郎问道。
林智说道:“你若想去体验一番也可,咱家就不集体出动了。”
自从上次插秧之后,林大郎时常去田间进行调查,前阵子终于写出了篇关于农事的策论来给林智看。
这策论虽然还有不足之处,但依托于事实,真实在乡间调查过所写文章就是比空谈要言之有物。
林智没像以往那样在上面做修改点评,看过后又原样还给了林大郎,让他继续思考调研,再有新的想法就往上添加修改。
因此林大郎很关心农事,夏收也想去看看情况。
林易则在准备去往瓷山一趟,这次不是去一两天,而是归期不定。
他此行是去做画师的。
瓷窑那边陆续又送来几个样品,一次比一次好,最近的一个已然达到他的要求,已经可以开始尝试大规模烧制了。
没寻到合适的画师,林易也只好自己上了。
林安澜知道后也想去看看,林易答应了。结果林四郎和林五郎听说后也要去,就连周佩宁也想去凑个热闹。
林二郎见一家子都要出门,索性自己也没什么事做,便也跟上。
西院这边全员出动,东院那边林三郎本就对烧制瓷器感兴趣,也要去。林智和吴月皎觉得回到林家湾大半年还没离开过,也想出去走走,反正瓷窑那边也算是自家地盘,不算出门做客,没什么忌讳。
全家人都去,就留林大郎一人也不合适,最后一商议,干脆全体出动。
至于夏收调研一事,反正村里都是老农,什么时候问都行。
瓷山这里和林易初来时变化很大,起了一处大型窑口,建了一排房子。
出门在外没那么多讲究,人多房间少,大家挤挤勉强也够住。他们带来的还有帐篷,这天气睡在外面也不会冷。
山里蚊虫多,吴月皎和周佩宁准备了许多驱虫咬和被虫子咬了后涂抹的药膏以防万一。
安顿好之后林易便去了柴明他们工作的地方。
经过半年的练习和试验,柴明现在对于瓷坯的制作和整体施釉已经非常熟练,只是绘制青花上有些不足,有时候烧出来的成品会有瑕疵。
柴明刚制好的一批瓷坯已经晾干,可以开始在上面描绘图案。林易也不拖沓,撸起袖子开始尝试。
在陶瓷坯体上作画和纸上作画自然不同,林易接连画坏了三只碗,才在第四个上找到手感,画了个勉强能看的,后面更是越画越好。
所有人都来有些拥挤,这次只有四个大人和林三郎这个最感兴趣的跟来了,连林安澜都没能进来。
眼看林易画得有模有样,林智和吴月皎手痒起来。
两人在心里构思一番,想画又怕画坏的瓷坯太多,对视一眼默契地拿起一只,一人一半,先练练手。
吴月皎画了鱼戏莲叶的图案,和平日在纸上作画的效果大相径庭。
林智看了看她的画,想了想并未作画,而是在另一半空白处题了首
诗,与画相对照。
瓷坯上写字倒是没画画那么难,林易觉得比自己预计的好多了。
林智画好一个,也过来看,笑道:“大哥大嫂也来尝试着多画几个,这一批本就是试验用的,并不往外卖,不用怕浪费。”
林智和吴月皎便去拿新的瓷坯来画,林易则在端详二人先前画的瓷坯。
论书法,林智强过他,论画画,吴月皎更是家学渊源,作品别有一番韵味和意趣。
林易觉得他或许拥有了两个帮手。
当然,大哥大嫂偶尔出手即可,烧出来的瓷器作为精品来出售。
周佩宁看了一圈,没什么兴趣,看他们画得认真,林三郎正在研究做瓷坯的转轮,悄悄离开去找其他人。
林安澜站在一个小土坡上往四周眺望,被她看见,站在下面问道:“澜娘在看什么呢?”
林安澜回道:“爹说从这里可以看到一座寺庙的佛塔,我怎么什么也没瞧见。”
周佩宁爬上土坡站到她身边,和她同样方向望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