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李世民是来给大宋开挂的 江南知微

4. 第 4 章

小说:

李世民是来给大宋开挂的

作者:

江南知微

分类:

古典言情

《李世民是来给大宋开挂的》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第4章

其实李世民在公堂上一发现借条的疑点,就打定主意要去酒糟铺找线索,但看似跟这事儿八竿子打不着的医药堂,则是他刚刚推论出来的。

一个使用白奇沉香的贵人,确实不可能去管一张两贯借条的闲事;

但一个能经手白奇沉香、又经常走街串巷看诊的医者,却很有可能去管地上的这张借条,正所谓医者仁心嘛。

所以他刚才特意折返回去,问到了一个关键问题。

当今官家即位后,由于朝廷财政压力骤然剧增,就将从前的市舶务改为了提举市舶司,大力加强对进出海物资的管控查税,要求除了朝廷规定的商户名单,其他人不能私下售卖各种外来物资。

前几年蔡相公又颁布了新规,沉香这类可充作药物的香料,一律只在各大医药堂售卖。

那么,白奇沉香比黄金还贵,如果顾客只是用来做香料,药堂怎么会冒着丢失赔偿的风险亲自送上门?

除非对方是用它来做药材的,必须由医者调配后亲自带去。

这个信息,佐证了他查案的方向是正确的:有带着珍贵白奇沉香看诊的医者,在路上捡到一张两贯钱的借条,怀着善意物归原债主,就全然说得过去了。

按照这个思路,李世民接下来在三天时间内,问遍了城中所有的糟酒铺和医药堂。

意外的是,前者竟一无所获。

当他拿出王阿四的画像询问时,每一家糟酒铺子店家都摇头,说没见过这人来买酒,或者说记不清了。

换了旁人,得到这个结果多少有些受挫,但李世民完全没被影响。多年行军作战的淬炼,早把他这个猎人的直觉训练得缜密而又精准,他这回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断。

再说这几日也有收获的,医药堂那边查到了一条线索:在宜阳县,被朝廷准许售卖舶来白奇沉香的医药堂,只有达官贵人们经常光顾的庆春堂。

顺着这条线索,在颇费了一番周折后,他又从庆春堂获取到两个关键信息:

今年杭州市舶司分给宜阳县的白奇沉香份额只有一斤,已经全给金桂巷的谢家老夫人开进了药方里。而谢家每回找庆春堂去府中出诊,都点名只要镇店的张仲良郎中。

但是,二月初八那日张郎中收到汴京来信,说是长子突发重病,他当日就告假赶往汴京了,归期未定。

李世民把这条线得到的信息整理后,先写公文汇报给了崔仙芝。

为了不暴露自己,他用了个托词,称是医药堂的郎中闻出借条上的沉香是白奇,他才顺着这线索找到买家,把出诊的张郎中定为第三方证人的。

不过他写公文时,用了自己最喜欢也最擅长的飞白体,并没打算隐瞒字迹。

因为在大宋朝,除了科举和拓印刻书,其他场合朝廷并不强制用什么书法,当今那位极富艺术天赋的官家,还鼓励各地丹青墨宝百花齐放。

更巧的是原主也喜欢写飞白体,只是笔力有些不足,对方休学在家的两年,倒给自己提供了“刻苦勤学描摹唐太宗碑帖,进步神速以至以假乱真”的借口,不用担心会引人生疑。

毕竟在这个时代,前些年就有个被称作“米疯子”的文人开了先例,能将王羲之父子的《行穰帖》和《中秋帖》临摹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崔仙芝不是贪官,更不是蠢货,正因如此,他收到这文书时才无比震惊李世民的办事速度——

如果换做是他,换做是旁人,绝无可能在短短几天内,就仅凭着一张借条上的沉香味,在数万人口的县城中把目标精确到某个人。

更让他惊喜的是,李世民呈上来的公文是用前朝盛行的飞白体所写,笔力深厚雄劲,乍一看,竟与唐太宗的碑帖分毫不差!

在本朝,君王们对书法各有所好,当今多才多艺的官家更是自创了以画入书的瘦金体。

受此影响,如今各地推崇的书法家各有不同,江南人喜欢清瘦俊逸的欧阳询体,福建人喜欢方正遒劲的柳公权体,蜀地人喜爱粗拙洒脱的颜真卿体....

可那些他都不喜欢,他独爱飞逸雄奇的飞白体,更仰慕那位最擅飞白的大唐太宗皇帝。

在他心中,唐太宗知人善任,纳谏任贤,勤政为民,天下君主当如是也。

在无数个为内忧外患担忧的白天,在无数个为天下苍生不平的夜晚,他都无奈又荒谬地假设过:

想要从中原这盘岌岌可危的残局中,为国为民找到一条生路,该当何如?唯有明君降世可解!

百年来大宋对外敌一忍再忍,换来的是什么?辽国与西夏确实日渐衰微了,可比他们加起来更可怕的女真人,在今年正月已经由完颜阿骨打带领着,在会宁府建立金国了!

如果有那位太宗皇帝在此,岂会纵容草原蛮夷你方唱罢我登台地嚣张欺压中原?

想到这里,他望着这名少年清朗朗的目光,愈发涌起一阵激动而亲切的惺惺相惜,同时又惋惜不已。

自己苦练飞白多年,尚不能将唐太宗的书法临摹到这等足以乱真的地步,对方小小年纪却能做到,可见心性是何其坚韧,这样一个品学心性样样拔萃的栋梁之才,偏偏是朝廷一防再防的皇室宗亲,他此生纵便倾尽全力,也无法成为肱股之臣,岂不痛哉!

他暗暗打定主意,以后只要有机会,一定要尽力扶持这孩子一把。

...

李世民倒没心思去感怀身世,他前几日帮着把王家夫妇下葬到免费的漏泽园公墓后,又代祖孙两人写了一份申请居养院收留的文书,崔仙芝很快就批复了,但按流程,她们要下月才能搬进去。

在又问过陈大娘一些细节后,他对寻找糟酒铺子线索一事有了新的思路。

接下来,他每日只去王阿四回家必经的白马巷钟家糟酒铺子,不时跟店家钟十三和他妻子陈氏闲聊几句,再买二两酒请工坊过来的百姓吃,旁敲侧击地问到了不少家长里短的消息。

可仍然没得到与“王阿四二月初七来打酒”有关的消息。

越是这样,李世民反而越淡定,觉得离真相越近了。

因为陈大娘再三肯定地告诉他,东边的巷子酒太贵了,不是她们这些穷人能买的。

而西边的巷子里,只有白马巷的钟家糟酒铺子价格最实惠,打二两酒要比别家便宜半文,而且这里回清水巷也顺路,所以,王阿四一直只在他家买酒,都买二十多年了。

那些来买酒的百姓也说过:因为他们干的活太累,体力消耗太大,大伙认为喝酒能提神强身,所以王阿四虽然很节省,每个月也总有几天会跟他们一起来买酒。

然而,李世民一开始拿画像来这家酒铺子询问时,钟十三却说:没见过这人。后来他见大伙这么一说,马上又改了口,称先前看岔了没认出来,但是二月初七那天王阿四确实没来过。

李世民梳理了一遍疑点,依然天天来买二两酒,看着钟十三越来越紧张的神情,看着陈氏数次欲言又止的眼神,他知道,只要查出钟家铺子的老板为什么撒谎,那张借条上酒渍的真相就出来了。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近日换上了家常衣裳,独自往返医药堂和糟酒铺子,而崔仙芝也派出衙役继续搜寻证据迷惑薛家。

一晃就过去了八天,庆春堂的张郎中终于回来了,李世民收到消息,一刻不敢耽搁就赶去了码头。

张郎中刚下船,就看到一个气度出众的少年人来问自己捡借条一事,他还以为对方是薛家后辈,忙摆手让他走,

“不过是个举手之劳,小郎君不必惦记这等小事。”说完,就急着要赶回庆春堂。

李世民惊喜不已,忙把来龙去脉跟对方说了,恳请他跟随自己前往县衙作证。

他原以为张郎中虽有物归原主的善心,但薛家势大,想说服对方出面证明借条是由他还给薛寿的,恐怕还要费一番口舌。

哪晓得张郎中听完此事立刻面色大变,怔然一瞬后竟大呼着“错了,是老朽错了”,一下就晕了过后,等再醒来时,他就迫不及待主动提出要去衙门当证人。

李世民跟他细细确认了一遍事情经过后,立刻计上心来,想出了一个引薛寿主动暴露的法子。

当日,崔仙芝命人再次传唤薛寿和陈大娘,开堂再审薛王二人借款一案,并命主簿一一记录在册。

在公堂上,张郎中按照李世民的叮嘱,当着众人的面,把个别细节稍改后的经过讲了一遍。

原来,二月初七这日,他到金桂巷为谢家老夫人看完诊后,特意绕了趟路,去白马巷买小孙女爱吃的滴酥鲍螺,后来看到地上有张纸,捡起来发现是借条就顺手揣在了身上。

当时,他下意识按常理揣度着,借款人拿到借条通常会就地销毁,想来一定是债主丢失的,便未经求证就径直在回家的途中,把借条还给了云阳酒楼的薛寿。

第二日,他收到大儿子身体不适的消息,便急急收拾行囊去了汴京,今日回来才晓得自己好心办了坏事,害死了两条人命!

说到最后,他朝陈大娘深深拜礼,已是老泪纵横。

李世民见崔仙芝面露疑惑,忙主动解释,

“学生刚才在路上问过了,张郎中之所以一听这事就悔悟当日还错了对象,是因为他突然想起来一个细节:白马巷在西边,离清水巷最近,离东边的云阳酒楼却极远,想来薛寿并不会踏足此地...”

话还没说完,刚用名贵膏药养好杖伤的薛寿就急忙出声反对,

“赵二郎,你在崔官人面前胡说些什么?莫非白马巷只有他王阿四去得,我就去不得了?”

张郎中颤抖着手,指着他,“白马巷处处是贫寒小民,敢问,薛掌柜屈尊前去做什么?”

薛寿又不傻,对方既然说了买了滴酥鲍螺才看到借条的,他还能去做什么?

他立刻回道,“我大宋的律法,可没规定富人不许踏足贫寒之地吧?二月初七那天,我自然是专程去白马巷买滴酥鲍螺的。”

李世民见他已经一脚踏进了陷阱,立刻追问,

“薛掌柜,既然这张借条是张仲良捡来还给你的,你先前为何绝口不提此事?”

公堂众人立刻神色各异看向薛寿,是啊,先前大家都以为这借条一直在薛寿手里。

薛寿一愣,忙举起右手来发誓,

“请崔官人明鉴啊!小人并非故意隐瞒此事,实在是琐事缠身忙得把这茬给忘了。小人敢对天发誓,这借条绝不是伪造的!”

李世民再次以言语步步紧逼,

“可是云阳酒楼在宜阳县可是最好的大酒楼,难道贵酒楼做出来的滴酥鲍螺,还比不上白马巷一个小铺子的,你竟要亲自去偷师学艺?”

薛寿脸一黑,恨不得把这个害自己被打板子的混蛋一刀砍了,便狠狠剜了他一眼,

“什么偷师学艺?那等地方的糕点哪能跟我家酒楼比!我不过是山珍海味吃腻了,偶尔换个小菜白粥调剂调剂。”

崔仙芝是朝廷命官,又有后台,他暂时惹不起还躲得起,可赵二郎不过是个连品秩都没有的平民,哪来的胆量跟他作对?

李世民无视对方气得变形的脸庞,却朝崔仙芝笑了笑。

崔仙芝若有所思,开口问道,

“薛寿,既然你专程去白马巷买滴酥鲍螺,总还记得那家铺子叫什么吧?”

薛寿默了默,“回崔官人,小人当日还真没留意那小铺子,好像...叫张家铺子?不对,好像是叫陈家铺子...”

李世民又添了一把激将的干柴,“薛掌柜最好再仔细想一想,也许,你那天根本就没去白马巷买滴酥...”

薛寿简直恨透了赵家这臭小子,立刻烦躁地打断他,

“别胡说,我记性好得很!二月初七,我确实去白马巷陈家铺子买滴酥鲍螺了,很甜,很香!”

李世民猜到下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自己再问,对方未必肯好好回答,就朝崔仙芝使了个眼色。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