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其他 > 金钱玩家 鬼谷孒

第285章 一条龙服务

小说:

金钱玩家

作者:

鬼谷孒

分类:

综合其他

《金钱玩家》全本免费阅读 ggdowns.cc

早餐结束,送别了夏洛特,冼耀文原地将身份切换到友谊公司的总经理,他要做点符合这次出差由头的事。

话说东洋在战争时期对电影可以说是严格控制,有出格的对话,剪,演员露大腿,不管男女,剪。在严格的审查制度面前,成片还没有样本戏活泼,也没有样本戏的艺术成就,基本上只剩“天皇万岁”。

好在1945年,那是一个夏天,东洋人民饿着肚子载歌载舞请来了太上皇,领导他们打下江山,建立了解放区,带来宽松的政治环境,电影也迎来百花齐放。

本来按照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经验,经济艰难时期,人们喜欢进入虚幻世界寻求安慰,电影、文学应该迎来大发展,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好莱坞大赚特赚就证实了这一点。

但这个经验在东洋却不怎么管用,战后的东洋依然保留着电影审查制度,虽不再追究藐视皇室之类的政治罪名,但如果有“伤风败俗”的画面还是要删的。

搞艺术创作的人都有一个通病,身体和脑子都容易发热,一发热就喜欢跟衣服较劲,不是脱就是撕,不然就是剪,特别是电影,有声音又有画面,若是不好好审查,那一定会是不堪入目、不堪入耳。

当然也有例外,好莱坞的艺术创作者个个都是道德标兵,三省吾身是日常,所以凡是美国电影在东洋都是免审产品,只有少数艺术探索影片留在内部批判观看之外,其他的直接送入电影院上映。

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发展多年,已经有成熟的机制,东洋本土影片是万万比不上的,对映画兴行这一环节的企业来说,比较喜欢好莱坞影片,对本土影片采取审慎的态度,哪怕这一类企业基本是大片场制度企业的子企业,映画制作的企业是兄弟企业。

[在东洋,电影叫映画,制作、配给、兴行分别对应制作、发行、院线上映。]

比如非常知名的东宝会社,东宝兴行不怎么买东宝制作的账,要不是母公司压着,压根不想上映东宝制作的影片,就是不情不愿地上映,也不会给出好档期。

这就导致东宝制作陷入亏损,对投资拍片更为谨慎,缩减了拍片数量,进而开工不足,六七千职工的生计成了问题,正所谓哪里有对薪资不满的人群,哪里就会出现工会,日共控制的工会闻着味哼着《国际歌来了。

串联、组织、明确斗争纲领,只不过几天时间,一支人数达到5600人的东宝突击队建立,这是一支起义部队,也是一支不平凡的部队,可以称为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

突击队自打建立,就搞了一次抗议,见没什么效果,又搞了一次罢工,因为罢工领导者之一是三船敏郎,影迷众多,罢工***之时不少吃瓜群众围观,影响极其恶劣,东洋政府自然不能容忍这种引发社会动荡的行为,所以,在屡劝不听的情况下,悍然出动警察进行镇压。

面对镇压,突击队临危不惧,有条不紊地退入东宝制作所,占据有利地形和警察对峙,并在制作所内挖掘四通八达的战壕,关键地点设置路障,铁丝网围得密如蛛网,警察发起几次试探性的冲锋,都被打得抱头鼠窜。

说到东京警视厅的警察,大多为战后招募,来源以平民为主,为战争服务过,有过从军经验和军事训练的凤毛麟角,且被美军解除了武装,没刀没枪,只有一根警棍。

而反观突击队,拥有三百多名上过战场的退伍兵,当中一半人隶属于驻扎在华北地区的部队服役,与八路军为主的抗日力量作战多年,比如原63师团机枪手,战后写作《陆军步兵漫话的斋藤邦雄,就是其中之一。

斋藤邦雄1941年被征兵,不但在据点和讨伐中与八路军真刀真枪地交过手,而且一度担任旅团情报室干事,专门负责对八路军的情报工作()

这下子可热闹了,他整天阅读《实践论、《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法、反战同盟宣传和八路军的国际形势分析,斋藤竟然是越看越觉得有道理,据说,曾干过私放八路军情报员的事。

放没放过不是重点,关键是跟他一样懂游击战的人在突击队里不在少数,纸老虎警察又岂是他们的对手。可正当斗争陷入白热化,突击队内部自己闹矛盾了,有点文化的温和派站出来喊话:就算经营层都是王八蛋,我们也不能做流贼玩***啊。

那怎么办?

我们走,离开这片腐朽之地,去希望的田野上建立我们当家作主的新政权,于是,1947年,在大d同志的领导下,新东宝映画制作所成立,一年后正式改号新东宝股份有限公司。

新东宝说是中立,却是给了突击队致命一击,东宝的制作机能正因突击队而瘫痪,独立的新东宝苦于没有自己的配给渠道,双方一拍即合,新东宝制作、东宝配给的合作方式达成。

如此一来,突击队对东宝失去作用,东宝大手一挥,开除所有突击队的成员。突击队的头头见罢工罢出这么个结果,也只好解散突击队,大家自己找饭辙去。

东宝和新东宝合作了一年后,内部要求恢复独立制作的呼声高涨,在去年的一次临时董事会议上,原社长被解职,主张独立制作的新社长上位。当东宝找到新东宝,提出修改双方

的合作协议,新东宝却是直接宣布以后制作的影片不再交给东宝,而是改由自己独立发行。

双方打了一场官司,东宝要回了八部已经付过制作费的影片,在不是太友好的氛围里分道扬镳。

自此,东洋的电影配给市场热闹起来,二战之前,大致的格局是东宝和松竹双雄对峙,好莱坞公司见缝插针,战争期间,增加了大映,变成三足鼎立,好莱坞公司撤出,战后,增加了东映,好莱坞公司回归,同时也冒出不少小配给公司,市场变成百花齐放。

如今又多了一个实力不俗的新东宝,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冼耀文构思的独立制片人的战略,想要做到完美执行,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友谊影业拥有广袤的发行渠道,有能力将影片发行到其他电影公司能进入的票仓,如果能开拓出新票仓那就更佳。

相对北美、欧洲票仓,东洋票仓不值一提,电影票的售价与香港相当,平均售价不过65円,折合1港币,且海外发行成本高于本埠发行。但东洋在儒家文化的辐射范围内,不存在太大的文化隔阂,容易接受香港电影,且有八千万人口,潜力如此巨大的票仓,由不得冼耀文不重视。

东宝和松竹两间公司历史悠久,实力强劲,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尚处于蹒跚学步阶段的友谊影业在两者面前很难平等对话,冼耀文倒不介意仰人鼻息,只是“不平等”合约一旦签订,想改就要付出较大代价,不如先不去招惹。

再说大映,全称大东洋映画,是战时东洋政府强行进行小企业统合而成的一间国策公司。

所谓国策公司,字面上已经表达出它的含义,政府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强行推动建立,并在经营过程中会指手画脚的企业就是国策公司,私企,非国企,股东的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决策需要政府点头。

影片发行是小事,文化侵袭可是大事,对美国影片束手无策,一些人心中早就憋着一团火,香港影片自己跑上门触霉头,那就别走了,留下来让我们好好揉捏。

东洋神话里八岐可是一条蛇,蛟一般的存在,蛟就是兴云雨、发洪水的龙,这么着,先找“一条龙”来服务,夹道欢迎、八爪横行、墨汁四溢、倾囊相授、穿戴整齐、道貌岸然,啊,这个这个,高野君,这个事情不好办呐。

不好办,那只好再()

去找一条龙……

重复再重复,把龙找个遍,也未必能把事情办下来。

找大映绝对不是好选择。

再说东映,这间公司的实力说不上有多强,但它的历史同样悠久,要追溯它的历史,可以追到东洋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的身上。

1915年,东京市长尾崎行雄找到涩泽荣一,要搞一个田园都市的项目,为了搞这个项目,涩泽荣一成立了地产部门、铁路部门,盖房子修铁路的有了,盖好房子又该怎么吸引人去住呢?

这又不得不搞配套,医疗、教育、购物、休闲等等,而东映就是休闲配套中的一环,自身实力不是太强,但上面有老人啊。田园都市项目倾向于公益,股东都是当年钱赚够了,想捞点名声的大商人,几乎东京所有的牛逼姓氏都能在股东名单里找到。

若是找东映合作,想占它便宜的时候,就问怕不怕对方拿出厚厚的一本族谱;要说吃点亏,趁机跟股东搭上关系,那只能是痴心妄想,十八级的子公司,又有哪个股东吃不饱了撑着直接关心它的业务。

找东映也不是好选择。

思来想去,最合适的还是新东宝,首先它的前身是“十人旗会”,成员包括大河内传次郎、长谷川一夫、黑川弥太郎、入江多佳子、藤田进、花井兰子、山田五十铃、原节子、山根寿子、高峰秀子,都是正当红的演员,他们十个人带着一百多个志同道合者建立了新东宝的草台班子,同时利用人脉关系,邀请了佐生正三郎担任社长,并邀请乐园体育场、东宝参股。

纵观佐生正三郎的履历,可以说相当丰富,在战前曾担任环球影业、派拉蒙影业的经理,负责在东洋发行好莱坞影片,后来又先后在映画九社、大战映画、东宝任职,有“配给之神”之称,是玩发行的好手。

管理上有大才,制作上有一众具备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新东宝虽稚嫩,却是实力不俗。

再说股东乐园体育场,这是一家在东京和大阪证交所同时上市的企业,老子是三井不动产,爷爷是战后重组的三井财团,用发展的眼光看,这家公司将来会改名为“东京巨蛋”,实力没得说。

不过乐园体育场现在的社长是田边宗英,也叫田边五四三,他有几个兄弟,个个都是精英人物,其中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小林一三。

小林一三是何许人也,那就有来头了,按东洋人的大部分常识,说起东映首先会联想到的公司之一就是东宝,小林一三就是东宝的创始人。创立东宝之前,小林一三并不玩电影,而是在大阪玩铁路,他经营的阪急电铁相当成功。

日俄战争后,东洋欠了一屁股债,田园都市的股东们日子不太好过,他们就开始看重田园都市的盈利,这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