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归鞘 霜色千里

8. 选择

小说:

归鞘

作者:

霜色千里

分类:

古典言情

落雨了。

春雨淅沥淅沥地落在青石台阶,有别殿的宫女抱着伞追出来道:“春日的雨西斜,免不了湿了殿下的衣,殿下还是先回静华宫避避雨吧!”

赵平之停下脚步。

这宫女她识得,是她母后的贴身侍女。

见她停下,宫女的面上闪过一丝喜悦,忙道:“皇后娘娘得知殿下归京后欣喜不已,只是殿下在外开了府,久不得见,现下这样好的时光,何不随奴婢去静华宫坐坐?”

“烦请通报母后,安澜明母后心意,望母后勿要阻拦。”赵平之神色不变,接过伞,雨水在她的裙摆上晕开,如荡漾的波纹。

“万事尚无定数,殿下为何不试着相信娘娘呢?”宫女见她步履不停,在身后急急道。

赵平之没有回头。

她不是没有相信过姜云容,甚至她一直相信。正是因为相信、相信她会作出对姜氏、对皇兄最有益的选择,赵平之才不愿回头。

她不愿这和亲的重担落在公主的肩上,更不愿这亲事落在任意一个大周女子的头上。

这一世,她更想考虑她作为“赵平之”的感受。而不是囿于公主的头衔,像曾经与现在的赵妧,用自己去交换姜氏虚假的繁荣。

紫宸殿内,赵忱正在大发雷霆。

他猛地将一本奏章扔掷到地上,怒道:“往年岁贡并不积极,提起和亲倒是一个比一个殷勤。朝贺会还未开始,求亲的折子便一道接一道飞到朕书案上了。朕看这些蛮夷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连朕的公主也敢求娶。赵芙妍如今才多大,一个两个的,竟是扒着不放!”

陈有福大气不敢出,但还是战战兢兢地劝着,听文帝接着道:“朕这些年为了百姓和乐一忍再忍,倒是滋长旁人野心。他们当真以为朕怕了吗!以为我大周无人吗?”

与高祖的雷霆手段不同,赵忱登位后,更注重百姓耕收与文官科考,武将大多是有从龙之功的老臣。他自己能登大宝,除去姜相辅佐,年轻时的骁勇善战功不可没,自然不愿有武将太出风头。久而久之,朝堂上也掀起重文轻武的风气。国家虽兴修水利减少赋税,边疆外患却骚扰不断。

一连串的话说完,文帝坐在龙椅上,粗粗地喘气。

他到底不是青壮时一夫当关的小子了。

赵平之在屋外静静地候了会,直到动静减小,才让人进去通传。她此番来,并非一时脑热。

赵忱不缺和亲的公主,缺的是能打仗的将领。

这也是前世赵妧死后,赵平之才意识到的。赵忱只是一直在等,等一个发兵的机会。前世赵妧身死后,他火速下令,以此为名灭了吐谷浑在内的各族,可笑的是,口口声声为公主讨回公道,最后赵妧却被停灵关外,难以魂归故里。

这一世,赵平之不想再有这样无谓的牺牲。

“安澜突然寻朕,是有何事?”赵忱也有些惊讶这个一贯冷淡的女儿会主动寻他,毕竟他和赵平之并不亲密。难道是从哪里得了消息,怕自己送她去和亲?

思及此,锐利的眼光不由得打量起赵平之。

赵平之直直迎上他的目光,开门见山道:“儿臣恳请父皇,出兵吐谷浑!”

“胡闹,家国大事,岂容你一个女儿家指手画脚!”赵忱被她这突如其来的不道之言震惊,很快反应过来,斥责道。

“父皇,儿臣并非胡言。”赵平之跪下身来,并不畏惧,继续道:“邙山在北地之境,儿臣八岁时便生长于此。”

她的眼神并无半分对自己出宫的怨恨,而是似想起了某些痛苦的回忆:“北地孤苦,常有游牧袭击村庄、行凶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儿臣看在眼里,痛之已矣!父皇不忍战事四起,多年来处处退让,但父皇身在高堂,可知慕容一氏已从北地暗暗逐渐蚕食至羌若,有不臣之心!”

听及此,文帝暗暗心惊,面上不显。他看着这个自幼离宫的女儿,对方的眼底一片坦荡,不由得问道:“你如何知晓?”

“蛮夷多诡,常暗地试探,儿臣自幼拜长空大师为师,有些拳脚功夫。有一次下山无意撞见屠村,一吐谷浑首领曾扬言踏平汉人之地,小首领如此,吐谷浑可汗何如?对方狼子野心,父皇只需派人稍加查探,便知儿臣并非妄言。”

“那靖安有何见解?”或许因为提及宫外的经历,赵平之感受到,赵忱的神情逐渐松懈了下来,神色复杂地说。

她知道,赵忱自认功绩众多,却始终不及高祖开辟赵氏江山。可身为帝王,谁不想超越先人,开疆扩土,成为千古一帝,名垂青史。

“儿臣以为,不如趁朝贺会各族松懈之际扣押吐谷浑王子慕容勃赫努,暗中任命将领攻打吐谷浑,以迅雷不及之势瓦解慕容势力,又可最大程度确保边关百姓安宁。”

不置可否,赵忱对这样的提议有些心动,但还不够。他未作评判,继续问道:“靖安觉得谁可堪此任?”

“曾经的右羽林大将军、如今的河西节度使——章守规。”赵平之仿佛看不出他话里的试探,不卑不亢道:“河西与吐谷浑相接,章将军又出身边塞,是出兵吐谷浑的不二之选。”

“儿臣斗胆,以性命作保,保举章守规为帅。”

章守规。

听到这个名字,赵忱皱紧眉头。

他的确骁勇善战、足智多谋。

可他手中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不久前便传来收复河西十一州过半的捷报,若是吐谷浑再交给此人,他如何安心?

“你有此心是好事。”赵忱揉了揉太阳穴:“罢了,容朕在想想。”

靖安今日之言确实说到了他的心坎上,提供的方法也并非不可行。她能作此状,可见其心之盛。但出兵一事,非同小可,最重要的是,这其中,有没有姜氏的推波助澜?

章守规,和赵平之,和她背后的中宫,又有没有关系?

朝贺会还有时间,他不急于一时。

赵平之没有再坚持,恭敬告退。

她知道,再说只会加重赵忱的疑心。临出门,又听见赵忱深沉的话语:“靖安,你今日之举,可有私心?”

“绝无私心。”

赵忱得了赵平之的回答,什么也没有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