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们来看看从人情角度来说,莺莺传中张生是元稹自寓的离谱点。
另外说明一下,前面反驳王、赵自寓论的论点全部出自相关论文,接下来的论据出自up和其他持反对论点网友的推测。】
“网友……仙人原来是这么称呼仙友的吗?”
嬴政还在批着他今天的公文。虽然天幕所讲的事情与大秦无关,但他还是分出来一丝注意力,务求保持对神迹的尊敬。
自从知道仙人自称“阿婆”以后,他疑惑过为何仙人用年轻的声音讲述,却使用如此衰老的自称。他想,要么是仙人鹤发童颜,要么是仙人交流都用这种自称。
……之前揽入手心的自称“朕”突然不那么吸引人了。
他确实从天幕的话语里听出这是讲给千年后人听的,可能把神迹跨越千年时光降下绝对是神仙伟力,只有仙人才能做到。瞧这仙人对民讲授毫不避讳神仙身份,嬴政只觉得那是千年后的世界神仙亲自开业授徒,不再于凡间隐藏身份。
那为什么现在的仙人搜山检海都见不到一个?
嬴政想想后人,羡慕极了。
【第一,元稹是白居易一生的挚友。白居易大家应该了解多一点,毕竟他陪着我们走过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老师在讲到他的诗歌是肯定会顺手放一下他的生平。
白居易,字乐天,是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魔”、“诗王”,诗作风格浅近亲切,是新乐府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现代人的唐代诗人知名度应该仅仅略逊于李白杜甫。
历代史书大多都对白居易予以肯定,不管是才华、人品还是为国、为民。
白居易写过一篇著名的《井底引银瓶》,其中有两句这么写: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白居易写《井底引银瓶》的目的他自己也曾在序言里讲过,“止淫奔也”。他告诫女孩不要因为爱情离开庇护自己的家庭,把自己托付给不该信任的男人。
在白居易旗帜鲜明反对“淫奔”和“始乱终弃”的情况下,如果元稹真的有始乱终弃的行为,他们怎么能“死生契阔者三十载,诗歌唱和者九百章”①呢?
白居易的品行值得肯定,他选择的挚友,又会比他差到哪里去呢?】
自己以后成为了比肩李杜的大文豪。
虽然对后世的义务教育没有概念,但用李杜做比,白居易迅速理解了后人眼里自己的诗歌成就和历史地位。他面向面前催婚者的紧张消弭了些许,与来来去去收拾行李的元稹一对视,笑了。
死生契阔者三十载,诗歌唱和者九百章。
这就是他们至死不渝的友情。
而他的身边,催婚者们眼中的热切都似乎要融化元家的房子。
他们面前这是个比肩李杜的文豪,史册偏爱,三十未婚。
可惜他用已经有爱人拒绝了他们所有人。
后世文人也在对着天幕点头。白居易那样的人,怎么会找一个心口不一的人当一生的挚友呢?
“不对,我记得他们后来不是决裂了吗?白居易还写了……《论请不用奸臣表》?”
“《论请不用奸臣表》?白居易晚年专门编了自己的诗集文集,这篇表连他的文集都没进去。”
酒席上,杨万里听到这讨论,提着酒壶走来,眼中清澈如稚子。
“这篇文章出自《文苑英华》②,《文苑英华》在下面注释说'元白交分,始终不替。方元倾裴,白不应有此论列。《集》固无之。'”
元稹和白居易的交情,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元稹排挤裴度时,白居易不应该上表弹劾元稹,而且他的文集《白氏长庆集》中本来就没有收录这篇文章。
“《文苑英华》都这么说的了。而且真的决裂,白居易会给元稹写‘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③这种诗吗?在元稹死后马上写情深意重的祭文④,许愿来世相见⑤,随时写诗纪念……哈哈,原来这叫决裂。”
杨万里笑着走了。
“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⑥
外头,蜻蜓飞来,立上尖尖的菡萏。
【第二个点,在于崔莺莺的形象塑造。
《莺莺传》在后世多有改编,并且结局从始乱终弃改编成合家欢,崔莺莺和张生经过乱军、崔母等考验最终走到一起,根源都是读者对崔莺莺被弃的愤慨。所以他们在同人里给了崔莺莺一个封建社会里的最好结局。
崔莺莺在封建社会与外男私通,绝对是不符合封建社会道德观的,那为什么后人会怜悯崔莺莺,为她重写结局?
根源就在元稹对崔莺莺的描写中。
我们来看一下原文中的崔莺莺。
容貌,“常服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光看古文也能看出是位美人。
性格,“贞慎自保”、“善属文”,贞静谨慎,善于文章。
侧面描写,张生说如果见不到崔莺莺,“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数月不见其人,他自己都能成鱼干店吊着的鱼干了。这是怎样的佳人,才能让人这样日思夜想!
再加上被张生抛弃的结局,被张生为保自尊说成是妲己褒姒一样的“尤物”形象,被污蔑主动诱惑,更让这个人物形象显得悲情。
但是,问题就在这里。
你难道会把你那非和平分手的前女友写得这么好,这么让人同情吗?】
各时空的大多数人都陷入了可疑的沉默。
随后响起的却是一阵异口同声的喊声:“当然!我岂是那种小肚鸡肠之人!”
话虽这么说,他们心里却已经信了几分。
【第三,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写的生动也成了元稹的罪证。
如果说因为他写的生动,所以这就一定是他自身经历过的。
不写的生动难以扬名,写的生动会被说是自寓。
而且是生动唐传奇的作者,也不见有人说白行简就是《李娃传》中的郑生,蒋防就是《霍小玉传》中的李益。
这里另外说一下,崔莺莺的人物形象生动具体,脱离了中国古代“写女性必须为男性服务”的窠臼。
她多才、多情、有时会耍小性子,她的人物形象也不是为了男主张生而存在。
相思浓时自荐枕席,在察觉到张生可能会变心以后主动断舍离,这是她为掌握自己人生所作的努力。
各自嫁娶后积极向前看,面对张生再次挑逗,坚定不重蹈覆辙,还劝张生不要留恋旧日,彻底抛下张生这个拿不出手的前任。
相比之下张生就真不是东西。他居然把表妹写给自己的情书拿给别人看,肆意践踏表妹的名节,之后还把崔莺莺比作妲己褒姒在外宣扬。
恶臭快溢出屏幕了。】
知退的《李娃传》也千古留名了。
白居易很是欣慰,另一边元稹、韦丛已经收好东西,招呼人们出住所,准备锁门。
或许家贫也是有好处的吧。韦丛苦中作乐想着,就算要离开也不用整许多行李,不用太担心盗贼。
元稹出了门后径直寻路往洛阳老家去,后头跟了些还想和未来的元相国攀攀关系的人。
那些不想追上去的便停在这里,权当自己为他送行。只要回头再构思一两首诗,把这送行的名头彻底定下,就算到时候他们攀不上元相国的关系,也能在同僚面前吹吹牛。
人们渐次离去。
白居易转身去寻白行简,后面依旧跟着些人。他也不恼,随意与他们聊着。
弟弟的文章写得那么好,做哥哥的肯定是要去夸一下的。
那边腐儒倒是被天幕的评价气了个倒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