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月光映照,柔风拂过,水声淙淙。
山溪旁耸立着一座楼阁,楼头一块匾额,写着“藏经阁”三字。此楼临水而筑,远离其他房舍,以防寺中失火,毁了珍贵无比的经藏。
赵青轻轻掠过溪流,绕着藏经阁行了半圈,只见楼阁外的走廊上,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
这僧人年纪不小,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行动迟缓,有气没力,全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样。
便是赵青,若非她有意寻找扫地老僧的踪迹,在十来丈的距离之外,也差点将他忽视。
《大宝积经》云:“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即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会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
观察扫地僧的行为,赵青可以肯定,对方显然达到了“时时无心、刻刻不动”的极高境界,心念不动,便能令外人将他忽视,不再生出探查之意。
或许,他待在这藏经阁四十来年,虽然扮作操执杂役的服事僧,但实际上并不为少林寺的正式僧人所知,也是有可能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扫地扫的绝不只是真正的地面,而亦是他心中的净土。
就在赵青感应到扫地僧的那一刹那,扫地僧也同步对她生出了感应。
他慢慢转头,向着赵青瞧去,目光呆滞,直如视而不见其物,似乎并没有什么反应,但落在赵青的感应中,在这表象之下,扫地僧的气息正不住往上攀升,不止是功力的蓄聚,更是精神力的集中。
在视黑夜有如白昼的目光之下,赵青看到老僧的眉心瞬息间现出了殷红的颜色,这是他的修行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一念之下,眉心脑神之窍气血聚集,自然就变得殷红起来,如同朱砂印记一般。
能将眉心之窍修练到了这个程度,毫无疑问,扫地僧已然达到了“天人交感”这个层级的境界。
不过,他在感应到我后,立刻就起了这么大的反应,实在不太正常。
赵青心中暗暗思索,将明玉气场展开于周身五尺之内,聚音成束,向着对方道:“前辈,我此次前来,无有恶意,只想互相交流一番武学。”
到了她此时的境界,已经能看清对方体表的真气流转情况,虽然捉摸不透其中具体的阴阳变化,但亦能有所感应,看出其内力的大致特征。
在赵青的观察之下,扫地僧的内力特征跟小无相功有一些相像,却散逸出淡淡的佛门气息。
“交流武学?”扫地僧的气息不再攀升,并迅速跌落回了之前令人难以察觉的状态,眉心殷红消失不见,以苍老的声音反问道。
似乎是联想到了什么,他很快点了点头,回道:“你来到藏经阁,便是与我佛结下善缘。你我之间交流武学,乃是因缘而行。”
还挺好说话的,难道说,刚才他的反应,是误将我错认为了敌人?赵青心念微动,开口问道:“不知前辈姓名、法号?赵青先行谢过了。”
“姓名?法号?”老僧脸上现出歉然之色,回道:“俗家的姓名,我已记不太清楚了,似乎是姓李吧。至于法号,老衲却是不曾有过,居士愿意怎么称呼都可以。”
姓李?赵青知道扫地僧多半与逍遥派有着一些联系,这个姓“李”,莫非是李秋水的“李”吗?
“不知居士想要的交流,是通过双方的切磋,还是言语的商讨呢?”老僧瞥了瞥她手中装有《易筋经》的包裹,淡淡道:
“以赵居士的武学境界,想要修成这册易筋经内功,只要能够进入‘神炁分离’的状态,并无多少困难。不过此经由梵文所著,颇难理解;而经中的细微曲折之处,倘若对佛家精义不甚了解,亦有一些练岔的可能。”
“不过,对于其中的每一处修练要点,老衲早已熟记在心、融会贯通。如果居士信任老衲的话,不妨在记下经书之后,将其放回原处,若有任何不解之处,都可以找老衲相互交流。”
赵青心念微惊,扫地僧学过易筋经,这并不出乎她的意料。
若是在修练《易筋经》的时候,得到对方的指导,无疑能减少自己耗费在摸索经意上的时间。
毕竟,就算是达摩亲传的禅宗二祖,单独一人苦读钻研,也无法解读出多少内容。要靠梵僧般刺密谛与李靖之助,才分别悟出了其中的禅宗佛学与武学秘奥。
真正让她有些诧异的是,对方一眼就看穿了包裹里装的东西,如果不是靠猜的,那莫非是一种惊人的神通?
佛门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或许,扫地僧就是使用其中的天眼通与他心通,以透视或探知心灵的能力发现了包裹中的情况。
赵青点了点头,回道:“能与前辈交流《易筋经》上的修行,是再好不过了。其实,这本梵文《易筋经》一书两经,还用一种天竺的药草浸水绘了一门神异的瑜伽术,名为《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
说到这里,赵青取出包裹中的易筋经,操纵空气中的水汽浸湿了经书的前几页,只见书页上的弯弯曲曲的文字之间,竟现出一行汉字:“摩伽陀国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
汉字之旁,则有个外国僧人图形,僧人姿式奇特,脑袋从胯下穿过,伸了出来,双手抓着两只脚,身上画了许多极小的红色箭头。
老僧见到经书上新显现出的内容,原本看起来有些呆滞的目光一下子恢复了正常,眉光放出淡淡的白色毫光,显示出他内心的波动。
“三摩地有四种,神足通亦分为四神足。欲三摩地者,于诸所有恶不善法,现行诸缠,能令远离,而未永害,烦恼随眠。”
“‘神足’,就是心念具足之意,修成‘欲三摩地’即是修‘欲神足’,亦是修四禅‘舍念清净’之法。住于清净,心身两忘,万境顿闲。”
老僧简要讲述此经中的含义,补充道:“若老衲所料不差,昔年摩伽陀国修士创出此功,目的在于化解外来魔头,令人得以进入深层次的‘禅定’之境,而不被外界干扰。”
“居士若能与我分享这门功法,老衲不甚感激。”
说到这里,他忽然间自嘲地叹了一口气,道:“第七识中的‘贪、嗔、痴’三念,老衲‘嗔、痴’早已断绝,唯有这一个‘贪’字,还剩下最后的薄薄一层。唉,欲修‘阿罗汉果’则生贪念,实在是难啊。”
赵青心念微动,已然明白了这门《神足经》的意义。
此功的奥妙之处,并不仅仅是一门化解毒质之法,还是一门修心定心之法,可以推进相当于四果阿罗汉准入门槛、禅定中“舍念清净地”的进境。
话说,扫地僧自称想修成‘阿罗汉果’,是否意味着,他的境界已达到了三果阿罗汉,即“阿那含果”的层次?
“阿那含果”的层次,已断除了见惑和思惑,内心对我、人、众生、寿者诸相不生出欲望,对外视诸般景象事物如浮云。
在赵青看来,扫地僧表现出来的境界,确实与其相当符合。
似乎是看出了她心中的想法,老僧轻轻地将扫帚放在边上,开始了相关的讲述:
“根据老衲一位知交好友告知的信息,道家武功的修行一般分为四大境界,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其中的后两个阶段,还可以细分为‘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四境。‘还虚’之境又称‘天人交感’,‘炼虚’之境称为‘天人合一’。”
“故老相传,若修到了‘天人合一’的至境与极限,只要再向前迈出一步,超越天人之极,就可以‘破开虚空,得道飞升’。”
赵青点了点头,静静倾听。
老僧仔细地看了她几眼,继续道:“比如说居士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