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半,夏桐收到了一条微信。
于佳佳:【桐桐,我要结婚了。】
夏桐手上有个项目在收尾,最近天天熬夜,刚巧还没睡,第一时间看到了这条消息。
她有些惊讶,顾不上多想,立马回复:【恭喜你!什么时候办婚礼?】
消息发出去之后,对面却没了回音。
夏桐等了好久,又试探性地点了个表情包。
但于佳佳依旧没有回复。
因为这个小插曲,夏桐成功失眠整夜。
直到天光乍破,初生的阳光似乎就快要穿透窗帘,她依旧毫无睡意,眼睛睁得老大,兀自盯着天花板出神。
于佳佳这个名字,夏桐有好些年没有提起。
特别是到上海来之后,身处全新的环境,她不再与过去联系,也没有再回过家乡。
但夏桐从来没有忘记她。
两人是一起长大的青梅,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学,还坐过好几年同桌。
她们俩虽然不是同一个村的,但在那时候,老家那地方太偏太穷,只有一所小学,十里八乡好几个村的孩子都得上一个学校。
于佳佳家离村小很近,有时候,夏桐会跟着她一起回家午睡。
在那间窄小的单人床上,两个小女孩手牵着手,无数次畅想长大后的光景。
从村小毕业,她们又一起到镇上上初中。
夏桐家不愿意给她交住宿费,于佳佳就陪着她一起走读。
每天早上,天刚微微亮,两人约在去镇子的必经之路碰面,再一起往学校去。
于佳佳自行车骑得很好,升入初二之后,她家里给她弄了辆二手自行车,她就每天骑着盗版“凤凰”,载着夏桐上学放学,风雨无阻。
16岁时,夏桐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学杂费和住宿费全免,才得以入学。
于佳佳虽然没考上,但她家条件好,父母给交了赞助费,让她能继续和夏桐念同一个学校。
这种形影不离的情形,一直到高考结束,因为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彻底土崩瓦解。
夏桐到上海求学。
于佳佳则是留在老家。
两人虽然互相有联系方式,但从那日之后却没有再联络过,连逢年过节的问候都不曾有。
因为工作原因,夏桐有保留所有社交媒体聊天记录的习惯。
拉着和于佳佳的聊天框往上翻,上一条消息还是六年前,高考毕业那年的暑假。
她不愿回想当时发生的事,立刻关了微信。
……
三天后,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夏桐本科毕业后没有继续深造,而是跟着学姐进了这家业界知名的广告公司,当广告PR。
起先,她只是跟着学姐一起打杂、做点零零碎碎的统计和内容工作。约莫干了半年多,才正式进入项目组,学着跟一些大型投放、维护KOL、评估效果之类。
熬了两年多,总算熬出一点头。
这是夏桐到公司之后带的第一个独立项目,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和甲方沟通无数次,单Brief就收了一箩筐,整个组没日没夜熬了将近两个月,终于把所有方案敲定。
只等收到甲方的第一笔钱,就开始全平台垂直铺稿。
后面的舆情监控和投放评估,不用夏桐自己盯着,手底下的组员也能做。
开完会,她立刻在钉钉上提交了请假申请。
“……Thalia,有什么急事要请这么久的假啊?我看看,五天?带两周周末将近十天了,年假一次用光啊?”
夏桐正在写项目简报,听到Amy姐走过来问,抬起头笑了笑,温温和和地答道:“是啊,老家有点事情,得回去看看。”
Amy是PR Director,夏桐的直系领导,负责整个PR部门。
她不批假,夏桐走不了。
听她说是老家的事,Amy立马大惊小怪地“喔”了一声,“你要回老家啊?家里有事?这边收尾没问题吧?甲方不好搞,别忙了这么久,最后一口气出事哦。”
夏桐很镇静,点头应声:“没问题,我每天都会上线确认投放进度的。Amy姐你放心。”
夏桐在职两年,堪称兢兢业业,几乎没有请过假。
交到她手上的工作,无论多急多麻烦,她都能牺牲休息时间赶出来,极少推诿。
加上她为人细心又大胆,脑子还灵活,Amy是很看好她的。
问了两句,就爽快允了假。
“行,那早去早回。对了,亲爱的,下个月心禾那个项目,我是打算留给你做的。你可别出岔子啊,知道了吧?”
“知道了。”
-
周五晚上,夏桐从公司直接出发,搭上了回乡的航班。
她是云光县折木村人。
云光县临近边境,前几年还属于贫困县,脱贫之后也没怎么开发起来,既没有机场,也没有高铁,出入只能坐绿皮火车。
为了节省时间,夏桐选择先飞回省会,从省会坐火车到云光县城,再看情况走下一步。
不仅路途辗转颠簸,全程加起来,至少得耗时12个小时。
幸好,航班准点降落。
晚上10点半,夏桐顺利坐上火车。
来得太匆忙,她没买到软卧,只能在硬座上生生摇晃七个小时。
好像和六年前离开家乡时一样。
那会儿,她手上没有钱,是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到上海上学。
火车到站时,两条腿、连同腰、肩膀、脖子,几乎都动弹不了,僵直得如同竹竿一样。
从那一刻起,夏桐在心里暗暗发誓,她再也不要回来了。
这个贫穷、落后、闭塞、又晦暗的地方。
这座压了她18年的大山。
她用尽所有努力逃离的噩梦。
绝对、绝对、绝对不能再回来。
……
月明星稀的一夜,火车行驶在崇山峻岭和荒无人烟之中。
天将明时,夏桐抵达云光县。
县城火车站和上海截然不同,依旧是十几年前的老样子,站台看着老旧简陋,也没什么现代化设施。
云光只是经停站,地方又小又偏僻,出站的人不太多。
夏桐跟着三三两两的乘客一起走出火车站。
或许是因为此刻时间还尚早,车站门口揽客的黑车还没开始上班,马路上空空荡荡,衬着微亮的天色,颇有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