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看着易中海重重的点头,而看到点头的秦淮茹,易中海也是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好...那我就再出两千给那个肖三。
不过,给了之后,你就必须给我,今天晚上去公共菜窖等我,如果你要是不来,那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嗯...!”秦淮茹静静的点头,只是眼泪却不甘的从自己的眼角中滑落。
就这样,易中海回家数了两千块钱,一大妈看着易中海数了这么多钱要带走,就担心的走到易中海的身边小声的问道:“中海...你拿这么多钱做什么?”
易中海看了看一边的一大妈道:“去帮帮秦淮茹,这棒梗差点在拘留所被人给整死了,医院直接给下了三次的病危通知书,秦淮茹眼睛都给哭肿了,所以绝对不能让棒梗再回拘留所了。
而那个肖三还要两千块才愿意给棒梗写谅解书...老伴,我们家有这两千块钱,你说咱们是帮秦淮茹还是不帮秦淮茹?”
一大妈嘴动了动,想要说什么。
不过,易中海却抢先道:“我就知道老伴你一定是会帮助秦淮茹的...好了,不和你多说了,我先走了...!”说完,易中海就立即拿着钱离开。
而看着拿着钱离开的易中海,一大妈的眼泪就默默的这么流了下来,不要将一大妈当成傻子,她其实什么都知道,她很清楚易中海的小心思,也知道易中海的本性,毕竟一大妈是易中海的枕边人,别人或许不知道易中海是个伪君子,但是一大妈却很清楚。
现在伪君子,拿这么多钱去救别人的孩子,傻子也会知道易中海一定是得到了秦淮茹的某种好处,而那个小寡妇能有什么好处给易中海,除了身子就没有其他的了。
一时之间一大妈的眼泪不停的往下落了起来,她慢慢的想起了过去。
一大妈不是四九城人,她是从外地逃難过来的,一大妈真实的姓名叫马兰...家中曾经是一个中医世家,但是中医传男不传女,所以一大妈学到的中医知识不多。
那一年战争来了,一大妈全家被抓,只有一大妈逃了出来,身上就带着一条簿棉被,与父亲出诊的小药箱,也没钱配备药物,只装了几根银针...跟着一大妈逃出了家门。
本来一大妈是逃到了火车站,想要坐火车离开,可是到了火车站,却发现各地逃難者,拥挤不动。几个卖票窗口排成了几条“长龙”。
一大妈拼命的冲进了卖票的窗口,想要买一张去南方的车票,因为那个时候,南方是没有受到战争洗礼的,可是谁知道,一大妈却稀里糊涂的买了一张往北方的车票,等火车到站,听到广播员说:天津到了!
乘务员检票,告诉一大妈:已经到站,快点下车!
这时候一大妈才恍然大悟!原来坐错了车?不是南线而是北线啊!
天津当时已经非常的乱了,都传说要打仗了;逃難外离者众多,侯车室里横七竖八,扶老携幼,或坐或卧,手提肩挑着行囊,个个蓬头垢面,面黄肌瘦...!
一大妈心中燃起了“物伤其类”,感叹私语,满腹愁绪...然而自顾不暇,哪有心思怜悯别人呢?不觉面面相嘘,感到手足无措。
一会儿一大妈回过神来:远在异地他乡,身无分文,怎么办呢?
再买票没有钱了;上门讨饭吧?又没有勇气,长这么大谁当过乞丐?多丢人啊!干脆回家算啦?
毕竟眼前的情景说明,这里的情况比一大妈老家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不是久留之地。即便继续前行,也是漫无目标,哪里是归宿呢?回去吧,饿死也死在家里!
可是这个时候一大妈才发现,回去的火车已经停驶了,也就是说一大妈再也回不去了,最后一大妈没有办法,只能跟着大部队开始往天津外走去,一路走一路逃。
路上的逃難者很多,一大妈也最终成为了一名乞讨者,有的人会瓦工手艺,边讨饭边给居民打些零工,尚可维持生活。
而一大妈一个人,挎着药箱,边讨饭边招揽求医者。
可是人家看一大妈年轻,又是个要饭的,岂肯信服呢?个把月过去了,无人眷顾。一大妈深切感受到:行医的希望成为泡影!
同时也感受到第一次加入丐帮的滋味……虽然自命不凡,不承认是乞丐,但毕竟颜面扫地,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好在此地百姓善良,一大妈到居民家门口一站,从不开口,主人就会给点米麺锅巴等食物。
一大妈从她们的眼神里似乎读懂了一种怜悯与惋惜,好像在说:这么年纪轻轻,正该上学的时候,有一星法儿也不会出来乞讨啊?
春去东来,茅庵子在风雪中,发出刺耳的呼啸声,流浪者踡缩在单薄的被子里瑟瑟发抖;不能外出觅食,饥肠辘辘。入夜风雪更大了,寒气刺骨。邻庵中传来阵阵饥儿的啼哭声!此情此景,犹如风刀雪剑,刺痛着一大妈的胸口...!
哎,老天爷呀!命运何其不公?为什么世上有贫富贵贱之不同?难道真的是命运注定?
苍天广袤,阴沉无语。风雪依旧,纷纷不停...一大妈一个人在冬日久久哭泣,好在这个时候,哭泣的一大妈吸引了一个青年的注意,这个
青年就是年轻的易中海。
“不要哭了...以后你跟着我,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你挨饿。”易中海看着一大妈坚定的道。
这可能是一大妈这一辈子听到的最美的情话。
后来一大妈就跟上了易中海,易中海带着一大妈进了山,在那里运送木头的工作,一大坨杂木,每根五六米长,重约一二百斤。
易中海在扛,一大妈也扛。庄稼活不要学,人家咋着咱咋着。但是,干这种活一大妈还是头一回。学着他们的动作,将木材扛在肩头,大头向前,用一根带“丫”叉的小棍,别在另一个肩上;既能分担重量,也可以在休息时,用丫叉撑住木材。方便再次扛起,又省力气。
山路蜿蜒崎崛,一大妈打了几次肩,走了约十几里路,才到达目的地。累得满头大汗,挣到了第一桶金--五元钱!
拿到钱的那一刻,一大妈又哭了,不过这一次却是开心和欣喜的泪水。
后面的日子,一大妈就跟了易中海,他们一起来到了一个小村寨,这里名叫春水寨,在这里他们对外宣称两人是一对逃難的小夫妻。
这引起了此地大家的怜惜,而这个小镇,三五十户人家,分散居住。
村寨依山傍水,多是小块水田,呈不规则形状,或梯田分布。看他们生产劳动,好像是一家一户分田单干?
水牛耕田,水稻为主,兼有油菜、小麦等农作物。家家养着鸡、猪、水牛等。自种菜蔬,粮油充足。
居民住房,是土坯墙。
建房时,用铁锨直接在地上挖草坡,厚约五厘米左右,呈平行四边形,一块块垒砌成墙。
房顶是木椽子,干擦瓦,主房是大木架结构,布瓦房顶。
群众文化素养较高,大多数家庭,都有中堂字画。
民风淳朴,青年男女,喜欢唱民歌情调。老百姓日出而作,日暮而息;过着安定祥和,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两人来了之后,还遇到了一次村寨之中的青年男女结婚,用水牛拉着大轱辘车;陪嫁的东西有:摇篮、马桶、箩筐等,生活生产家具。
亲戚朋友,排成送亲的队伍,锣鼓锁呐伴奏。让一大妈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羡慕,她多想自己也能有一场如此的婚礼,而不是在一个黑夜被易中海给强上!
这里的人称呼祖辈男人“老爹”,父亲反叫爷?母亲,称老姆;姥姥称外婆;儿童称细丫,进餐叫“来咔”...!
这里的农活,有插秧、施肥、挑牛栏、脚踏木龙水车灌田、收割、脱粒,上山砍柴等。
稻子随收随打,在大木盆中甩打脱粒。男女青年,用箩筐肩挑稻米,走在田埂上如履平地。
这些活,易中海和一大妈学着干;差不多帮户主都干过。这里民风很好!
与户主家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像一家人一样,不被歧视。主食是米饭,辅以麺粑;每餐几个小菜,有荤有素。我喜欢吃此地种的苋菜,味道独特。植物形状,像老家的灰灰菜一样。
一大妈和易中海都能适应当地的生活,心情愉快。
感觉到虽非“世外桃源”?
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