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遭遇最为可怕,设想完最坏的处境,心里有了底,乔月芙就冷静下来了。
她起身踱步,若有所思,忽然眼睛一亮,想到了避过大记忆恢复术的法子。
“依大虞刑统第五篇之二十五条,涉案人在无人证或物证的情况下,只处以关押看守,不得动刑。”
这是避免无辜之人被屈打成招,减少冤假错案。
卧病在床的十年里,她为了打发时间博览群书,对当朝律法不说倒背如流,至少也是滚瓜烂熟。
乔月芙站定在束珩身侧,粲然回首:“我没记错吧?束大人,束首座?”
黑羽司纵能越过六部办案,也不能不认国法,不然就是谋逆之罪,她反将了他一军。
束珩抱臂倚着案桌,冷冽的目光重新审视她。
刑统中确有这条,可事实上,刑部和黑羽司都钻了这条律法的漏洞,有的人一旦入狱,就是有去无回,被动用了什么刑外人无从得知,那就“不存在”屈打成招。
退一步说,只要案情不闹大,人证和物证可以“有”,亦可“没有”,端看主审官如何定义。
这一点,乔月芙同样考虑到了,她是宫里出来的,倘若她涉案,不说宫里二位怎样表态,她父亲宁远侯为了脸面会追究到底,她舅舅信阳侯也绝不善罢甘休,事情不可能不闹大,黑羽司不敢拿捏她性命。
只要她出得去,黑羽司就不会随意对她用刑,毕竟出过一例屈打成招的话,那黑羽司往前的那些辉煌功绩,就不知有多少例是真,多少例是假。
满朝文武对黑羽司多少有怨言,恨不得揪住黑羽司的把柄狠狠参一本,但凡束珩脑筋好使,就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她找苦头吃。
乔月芙思虑得通透,束珩当然也清楚其中利害。
一旁的詹晏默默侧目,好一个伶牙俐齿的侯府千金,居然能让首座哑然失声。
他正想着,他家首座发话了。
“谁说没有人证,”束珩面沉如水,不咸不淡地回击,“本官就是证人。”
他亲眼目睹她在巧妙的节点中,出现在嫌疑案犯的逃跑路径上。而后黑衣人现身袭击,说明可能会有人在那条路上接应张庭奉,只不过接应的人见行事败露,恼羞成怒改为杀人灭口。
况且,一个千金小姐独身滞留在封路地段附近,本身就可疑。
“你……”乔月芙瞪大双目,敛了笑意,偏他怀疑得合情合理。
束珩没给她辩驳的机会,以牙还牙:“根据刑统第四篇之十一条,知情不报,臀杖十八;藏匿要犯,脊杖三十,若是重大案情,加配役一年。”
要论律文,没有人比黑羽司更熟悉,尤其他是有资格编纂刑统的人员之一。
束珩端起案上的茶碗,悠然润口,似笑非笑:“张庭奉涉嫌通敌叛国,若是属实,游街斩首。乔小姐精通律法,应当知晓,作为他的同伙会有怎样的下场。”
“束大人不必吓唬我,你既也在场,该看得很清楚,我与那个人没有任何接触,一切都只是你的揣测。”
到底身在虎穴,乔月芙其实有点忐忑,却没表现出来,故作镇定,漫步回原位,缓缓落座。
“凭你怎么说,也不能光靠这点猜测就给我定罪。听闻黑羽司公正严明,待你的人查明我出现在东平坊的原委,相信你们会还我一个清白。”
束珩眉锋一挑,瞧她气定神闲,好似被夺了舍,仿佛之前吓得花容失色的女子是另外一个人。
詹晏再次移目,原以为她会仗着父爵和宫中二位的宠爱,吵着闹着要他们放人,孰知她竟搬出刑统来讲道理,倒是出人意料。
“首座。”外头来了个人轻唤。
束珩不再理会她,阔步离开正堂,从下属手中接过带血的供词。
詹晏紧随其后,啧啧称奇:“张庭奉大小是个武职,还不到一盏茶功夫,竟招那么快?”
下属话中带有讥诮:“他要是硬骨头,怎会让咱们活捉。”
这倒是,詹晏点点头,他的同伙一发现风吹草动就吞毒而亡,唯他苦苦挣扎。
满门忠烈的将门之后成了细作,膝盖骨还这么软,真是令人唏嘘。
束珩一目十行,眼神微动,把供书递给詹晏:“我进宫一趟,你继续审,看能不能再挖出一些料来。”
“是!”詹晏顿了顿,下巴往里抬了抬,“那位怎么办?”
“暂且看守,”束珩整了整衣襟,一面吩咐一面往外走,随口道,“别太为难,也别太照顾,适当饿上一两顿。”
怎么说她也是皇后娘娘的掌上明珠,他们手上又没有实质证据,嘴上吓唬两句就行了,岂能动不动就喊打喊杀。
詹晏点头领命,目送束珩蹬马离去,这才返身,边走边翻看长达六页的供词。
他越看越心惊,阅到关键处,不自觉地驻足,盯着涉及到四大家族的供词片段,喃喃低语:“这下子,京城可要热闹起来了……”
乔月芙这会儿觉得无趣,行至门口,被两个守门的人拦住,便好奇地踮脚张望,凑巧听到了他的话。
黑羽司副指挥使口中的“热闹”,肯定不是好的寓意。
不过这一切都与她无关。
詹晏小心收好供书,带人前往地城,亲自去审问张庭奉。
乔月芙被彻底放置,反倒安心落意,乐得没人来管她。
黑羽司部众寡言少语,偌大的衙门仅闻行人穿梭的响动,她百无聊赖地绕着屋子,没几下就兴趣缺缺,索性拾起案上的几本册子翻了翻。
咦?竟然是诗词歌赋。
乔月芙明白这些书籍不是机密的东西,不然不会让她待在这里,可万万没想到会是诗歌。
文雅的诗词和阴森的衙门,实在令人无法想到一处。
乔月芙粗略过目,发现有的是摘抄的名句,有的是她没见过的妙句,字迹铁画银钩,赏心悦目。
其中两本夹着签子,她好奇翻开,轻声诵读:“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印象中,这句子来自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