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三杯花作合》

3. 说来话长

城南临江,池畔停着几艘画舫。丝竹隐隐,夹杂着三两句文人谈笑。

“梁兄,这边请!”甫一靠近画舫,一位着月白色锦袍男子含笑起身相迎。

目光触及梁峙身后的妙婵,男子稍一怔忪。

“梁兄,不知这位……是哪家府上的公子?”

妙婵久病卧榻,第一次露面参与文人举子间的筵席,自然是个生面孔。

梁峙转身面向男子,有些讶然。

这人出了名的外热内冷不好接近,怎么今日主动跟自己熟络搭话起来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梁峙总不好拂了他的面子,于是抬手引荐:“在下的同窗好友,妙婵妙小郎君,鹤州人氏。”

说罢转头,“妙妙,这位是李阶兄,江南解元。”

妙婵颔首,眼中流露出清浅笑意,拱手行礼:“见过李兄。”

早就听闻江南解元不仅才气出众,气质更是风流意态,今日一见不负盛名,当真是一位玉树临风的哥哥。

李阶视线在梁峙与妙婵之间转了转,不由得笑了一笑,笑容含着些许深意:“小郎君不必多礼。”

气韵超脱不俗,打眼一见,他还当是京城哪位不曾露面的高门世家子弟。

客气谈笑几句,李阶道:“筵席快开始了,仁兄贤弟随我一道入席罢。”

他虚虚地一伸手,热络引路,妙婵跟随其后,轻撩衣摆踏上画舫甲板。

梁峙落后半步,轻轻揽住妙婵的肩膀,压低声音叮嘱:“今日泛舟筵席,来的大都是京城有头有脸的才子。为兄知道你不善逢迎,日后多来几次你就懂了,这一关总要过的。”

想要在这京城之中过得体面顺意些,今后有可为,名声与人脉不能不顾。

妙婵知道梁峙全为自己着想,点头称是。

登上画舫二楼,凉风拂面而来。

画舫内已摆开筵席,十余名华服青年分坐在两边的雕花梨木矮几旁。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筵席中央端坐着的锦衣公子,头戴束发金冠,穿戴华贵,一眼便知身份不同寻常。

三人一上来,席间谈笑声渐渐弱了下来。

众人先是纷纷和李阶施礼问候,李阶游刃有余淡笑回礼,显然在这些人中很是吃得开。

梁峙稍逊一些,仅有下方侧席几位宾客点头致意。

至于妙婵,一袭青布长衫,在满座绫罗绸缎间显得格外扎眼。

妙婵原本踏上台阶的功夫就打好了腹稿,一抬头,感到数道目光灼灼地凝视着他,准备好的词句一时吓得咽了回去。

……莫不是广陵城中的筵席,有什么他不清楚的规矩礼仪?

“这位小兄台面生得紧,不知是哪家的才俊?”一位摇着折扇的公子出声询问,语气不掩惊艳。

梁峙上前解围,朗声介绍:“诸位,这位便是我常提起的妙婵小郎君。”

“妙郎君初到广陵,现下虽无功名在身,却是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一说起妙婵,梁峙像介绍起了自家亲晚辈,语气抑制不住地满是骄傲,连连赞不绝口,夸得是天上有地下无。

李阶向夸夸其谈的梁峙投去微妙视线,啧了一声,唇角噙笑。他看戏一样靠坐到窗边,仰头听江上小舟传来的小曲儿。

“梁兄谬赞。”妙婵不敢当此过誉,拱手行礼,深深一揖,长袖垂落如流水,“晚生妙婵,初到京城,蒙梁兄相邀,见过诸位兄台。”

声音不大,清润如玉。

席间静了一瞬。

妙婵衣着素净至极,只用一根木簪束发,衣襟既无纹绣,也无佩玉。腰间系一条素白丝绦,整个人却比之岸边新抽的嫩柳还要清秀挺拔。这般装束非但不显寒酸,反而衬得气质出尘如竹,更显风骨。外表文弱清瘦,倒是把满座锦绣都给比了下去。

李阶斟满半杯酒,唇角微扬,哂笑着在心中感叹:生了一张极好的脸,就是千好万好。

“梁兄这是从哪里寻来这般标致人物?”端坐中央席座的贵气公子摇着一柄洒金折扇,上下打量一圈妙婵,哼笑着漫不经心道:“你不引见,我还当他是你特意从梨园里请来的唱曲儿小生。”

此话一出,席间配合着响起几声轻佻折辱的笑。

梁峙皱着眉头:“你……!”

终归顾忌身份尊卑,他怒不敢言,附到妙婵耳边低声提醒:“庄子墨,乃官家子弟。府上世代担任官学博士,今日江上筵席便是由他做东。”

博士品级虽不高,但在广陵却备受尊敬,属清流官。

妙婵听得一脸认真,迟缓地眨了一下眼睛。

庄子墨毫不留情挖苦:“这位妙小兄弟看着像唱戏的,今日头一回见,不如献歌一曲助助席间雅兴,岂不正好?”

妙婵闻言凝滞片刻,低头思虑一番,末了真心实意道:“在下不才。幼时确实学过一二音律,奈何愚笨,五音不全找不着调,终不成器。”说到此处,他那张俊秀至极的脸容出现了十分为难的神色,实在有些不忍道:“若真要唱,愚弟怕在座各位兄长……消受不住。”这并非假话,平常连最疼爱他的阿兄都不许他在家中吟曲,说是非人折磨。

李阶噗嗤一笑。

果真是个妙人。

庄子墨脸上没了笑容,冷声冷气:“哦?是么。梁峙称你才气超然,倒不知妙小兄弟是何方人士,师从哪位大儒?”这话说得阴阳怪气,席上是个人都能听出他的咄咄逼人,然而也不敢多说什么。庄博士统领国子监教学,而庄子墨作为其长子,无需科举将以门荫入仕,已经在着手准备吏部铨选。

李阶挑眉。庄子墨平日里最是自负,向来热衷于享受被人追捧的美名,稍稍被人抢去风头便要报复打压,看来今日免不了一场刁难。

鹤州么……下下州,穷乡僻壤之地。

自下下州赶赴京城的举子,在这权贵遍地的广陵城之中,注定为人所轻。

思及此,他饶有兴致看向妙婵,好整以暇。

美人面,福祸相依。

妙婵倒是不慌不忙,垂首温文答道:“在下乃……浮息妙氏九世孙。”

话音未落,他的耳尖先染了一层薄红。

掩于宽袖里的手指不自觉蜷了蜷,妙婵强作镇定轻咳一声。

阿兄再三叮嘱,若是有人问起家世,便搬出浮息妙氏的赫赫威名,管他八杆子打不打的着。

“帝京广陵,门第观念极深。公侯将相,那个个都是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妙妙,你要听阿兄的话,此番好保的会试安稳。”

妙婵自知扯了谎,心虚垂下眼睑,长睫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面上温文平静,耳根却是几欲滴血。

周遭气氛变得有些异样,接着便是窃窃私语。

“竟是浮息妙氏?”

“果真么?怎么瞧着穿衣打扮不像……妙氏可是有名的隐世大族。”

“听闻妙氏祖上曾五世三公,钟鸣鼎食,显赫非常。”

“我看这位小公子气质不俗,说不定真是妙氏子弟!”

庄子墨双眸微眯,嗤笑。

呵。弄虚作假之辈。

旁人不知,他倒清楚,浮息妙氏早就没落绝迹,这小子竟敢在自己面前诓骗众人胡乱攀亲。

庄子墨正欲开口拆穿,堂间忽地响起几声朗笑。

李阶大笑,斟满一杯酒,起身举杯:“原来是浮息妙氏啊,难得今日有幸一见,久仰久仰。”说罢一饮而尽。

妙婵侧目与李阶对视,心头一热,旋即朝他露出一抹感激笑意。

李兄,极好的哥哥。

李阶年少盛名,又得当朝元乐长公主赏识,将来少不了平步青云,万万不能得罪。他一出面照拂,其余人也就信了七八成,再看妙婵时收敛了不少轻浮。

庄子墨倏然沉下脸色,这骗子怎么竟与李阶交好。

“妙小友,来坐。”李阶笑了笑,引着妙婵落座,渐渐地,席间气氛重新活络起来。

入席,妙婵正襟危坐。

百无聊赖间,他端量起面前案几上五彩斑斓的糕饼,眸中闪过一丝新奇。

“第一次参加泛舟游宴?”李阶倚过来,低问。

妙婵有些不好意思地点头:“不瞒李兄,在下出身鹤州小县,实是孤陋寡闻,不如兄长见多识广。”

“打住打住。”李阶勾唇,幽幽道:“九世孙,说这些个。”

妙婵不作声,耳根红得愈发厉害。

看他一脸纯良,李阶不忍心再逗弄。

右手的梁峙俯身过来:“妙妙,你竟是浮息妙氏九世孙,我怎么从未听你提起过?”

妙婵哑然半晌:“此事说来话长。”

梁峙了然。

每次妙婵有什么难言之隐,他不知做何回答,都会回上一句“说来话长”。上一回,他问严举子为何宿在他的房里,妙婵也是茫然了半天才温温吞吞道了一声说来话长。

梁峙无奈,没再过问。

席过三巡,画舫缓缓驶向湖心,碧波湖面上嵌着一座飞檐六角亭。

庄子墨环视众人,起身道:“诸位才子远道而来,庄某不胜荣幸。今日湖心亭中风景正好,不如稍候随我登亭,诸位以「舟」字为令,赋诗行酒如何?”

众人自是齐声应和。

今日跑这一遭,为的可不就是登亭吟诗作文。即便魏侍郎没露面,博得其余名望青睐也不亏。

庄子墨满意一笑,潇潇洒洒负手往外走。

梁峙拉着妙婵就要跟众人一起登亭,妙婵踟蹰,温声婉拒:“梁兄,这一趟我就先不去了。”

梁峙瞪眼:“妙妙!”

妙婵摇头不语,缓缓揪住衣襟咳嗽几声,面色直咳得有些苍白了,旋即扶着案几抬眸望他。

梁峙:“……也好。”

“湖心风大,你在船上好好休息。”

李阶似笑非笑,“你自己一人在这里能行?”

妙婵轻轻颔首,温温和和道:“无妨。”

见众人都跟着庄子墨出去登亭了,待舫内安静下来,妙婵稍微放松了些,将衣袖一挽,缓缓伸手——

从八仙盘拈起一块自方才起就惦念已久的芙蓉水晶糕。

米糕滑软,入口即消。妙婵吃得眼眸微眯,感慨着广陵糕点当真一绝。

尝着点心,妙婵开始挂念家中那篇未读完的策论,想着稍后待船靠岸寻个借口先行离开。

哪知李阶和梁峙离开不过半刻,原本安静的舫外,忽地传来脚步声。方才席间的三两人去而复返,端着酒盏言笑晏晏踏朝他走来。

“妙小友风采非凡,可否有幸与小友交个朋友?”

妙婵一愣,慌忙将咬了一半的糕点搁回碟中,微微欠身,“诸位兄长谬赞。”

旁人一饮而尽,妙婵只好斟了酒,举杯回礼。

轻搭盏沿的手指修长白皙,像几根素玉似的。

妙婵幼失怙恃,为了填饱肚子活下去少不得与兄长四处寻活计,自打几年前阿兄进京高中后又封了县丞,日子苦尽甘来,家中虽不显赫富裕,但兄弟俩相互扶持不用再做食客,妙婵寻常安心读书写字,被兄长好生养了几年,十指不沾阳春水皮肉又嫩了回来,如今瞧着仅食指侧畔生了一层细细薄薄的茧。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