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琼英郡主逃婚啦》
星火历五年冬,探险船队依旧杳无音信。海上的日子,时间仿佛被拉长,担忧在无声中滋长。镇子依旧在有序运转,但一种隐隐的焦虑萦绕在知情者的心头。
腊月里一个阴冷的午后,瞭望塔上的哨兵发出了信号——有船自南方来!
不是“破浪号”熟悉的船影,而是两艘略显破旧、式样陌生的中型帆船,挂着未曾见过的旗帜,正吃力地向着海湾驶来。镇子立刻进入了戒备状态,张清亲自登上了加固过的码头防御墙。
来船在距离码头一定距离下落了帆,放下小艇,几名使者举着表示和平的树枝,划向岸边。为首者是一名四十岁左右、面色焦黄、眼神却透着精明的汉子,自称姓陈,是来自“吕宋”地的商人。
议事堂内,炭火盆驱散了些许寒意,气氛却并不热络。
陈商人操着半生不熟的闽南官话,夹杂着大量手势,说明了来意。他们来自吕宋岛上一个由汉人海商、本地土酋及部分南洋人混杂而成的港口城镇“玳瑁港”。此来一是贸易,希望能用吕宋的珍珠、香料、热带硬木,交换此地出产的铁器、布匹和药材;二则是……报信。
“大约在三个月前,”陈商人压低了声音,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忧色,“有一支船队到了玳瑁港,约有三艘大海船,看制式……颇类中土。他们似乎在打听什么,尤其对一年多前一伙‘渡海而来的北人’格外感兴趣。”
张清、琼英、朱武等人心中俱是一凛!类中土制式的船队?打听渡海北人?
“可知是哪方面的势力?”朱武捻着胡须,不动声色地问。
陈商人摇了摇头:“那些人嘴巴很紧,领头的是个面色阴沉的汉子,不像寻常商贾,倒有几分……军伍气。他们在港内停留了数日,补充了淡水食物,便继续向北去了。陈某思来想去,这北方大海茫茫,有规模的‘北人’聚居地,恐怕……故而特来告知一声,也好让贵方有个防备。”
这话说得委婉,但意思很清楚——很可能是一支来自宋廷的探查,甚至追剿力量!
送走陈商人一行(他们的贸易请求被以“需时间筹备货物”为由暂时搁置),议事堂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张清打破沉默,声音低沉。虽然早已料到可能会有这一天,但当消息确切传来时,依旧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
“三年多了……朝廷竟还未放弃?”扈三娘柳眉倒竖。
朱武分析道:“未必是朝廷主力。更可能是某位权臣(如童贯、高俅)私下派出的力量,目的或是确认我等生死,或是……寻找那批‘遗失’的财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张清和琼英一眼。帮源洞之事,虽做得隐秘,但难保没有蛛丝马迹流出。
琼英抚着茶杯,温热透过瓷壁传来,让她纷乱的心绪稍稍平静。“无论如何,对方来者不善。我们需做最坏的打算。”
当下,几人迅速议定了应对策略:
一、加强警戒与侦查:立刻派出所有可用的小型快船,由经验丰富的老水手带领,向北、西、南三个方向进行大范围巡逻侦查,务必提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