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琼英郡主逃婚啦》
“毒蛇峡谷”的雷霆一击,如同在海岛诸部族间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未平。营地周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宁。那些原本心存观望,甚至些许敌意的部落,如今要么遣使交好,献上本地特产以示恭顺,要么就远远避开,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外部压力骤减,营地的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最大的突破来自农业。在一次与上游部落的交易中,琼英敏锐地注意到对方用作交换的一种谷物,颗粒细长,与她认知中的稻谷极为相似。她仔细询问(通过比划和画图),得知这种作物生长在附近山涧的湿地,产量虽不高,但口感尚可。她立刻用几把铁质小刀换回了一些种子,并详细询问了种植方法。
随后,她亲自带队,由土著向导引路,找到了那片野生稻谷的生长地。确认这正是水稻后,巨大的喜悦充斥着她的心胸!有了水稻,就意味着更稳定、更高产的主食来源!
她组织人手,精心采集种子,并在营地附近选择了一片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的区域,开始尝试人工栽培。她将记忆中关于水稻种植的知识——选种、育秧、插秧、灌溉、施肥(利用收集的草木灰和腐熟粪便)——倾囊相授。起初,习惯了北方旱地作物的人们对此将信将疑,但出于对“琼英先生”的信任,依旧一丝不苟地执行。
春华秋实。当那片试验田里,翠绿的秧苗逐渐抽穗,化作一片金灿灿的稻浪时,整个营地都沸腾了!收获之时,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虽然亩产远不及江南水乡,但相较于之前的粟米,已是巨大的飞跃!
“稻米!是稻米啊!”许多来自南方的士卒捧着脱壳后晶莹的米粒,激动得热泪盈眶。这熟悉的食物,勾起了他们对故土的无限怀念,也更坚定了扎根此地的决心。
水稻的成功引种,彻底解决了营地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更多的人手可以投入到其他建设中。
手工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在朱武的主持下,一座简易的砖窑建立起来,开始烧制青砖和瓦片,逐步取代木料和茅草,用于建造更永久、更防火的房屋。燕青利用与土著贸易换来的少量原始铁矿砂(之前被当作奇石),组织人手尝试进行小规模冶炼,虽然产量极低,但总算实现了铁器工具的初步自给,不必完全依赖库存。
琼英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张清几乎将她视若珍宝,恨不得所有事都亲力亲为,不让她操半点心。但琼英闲不住,她将更多精力投注到“文治”上。
她在议事堂旁,主持修建了一座“文库”,将船上带来的、以及后来者们冒险保存下来的少量书籍,还有她自己凭记忆默写下的部分医药、农工知识,妥善收藏起来。她规定,营地所有孩童,无论男女,每日必须有两个时辰在文库旁的“学堂”学习识字、算数以及营地历史与规章。教师则由略通文墨的朱武、燕青等人轮流担任,琼英自己也时常挺着孕肚前去授课。
“我们在此地,不仅要活下去,更要文明地活下去,将薪火传承下去。”她对坐在下面,眼神懵懂又好奇的孩子们说道,“识字,方能明理;算数,方可兴业;知史,才不忘本。”
她还推动了历法的编制。以登陆之日为纪元之始,结合日月运行与季节变化,制定了简单实用的“星火历”,让营地的生活有了更清晰的时间坐标。
这一系列举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