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一个人的长征》

第七十一章 突围


“五月十五日,晴。撤退的命令下来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比死亡更令人窒息的东西,那叫作离别。我们打赢了,却要像失败者一样逃离。我们活下来了,却要把更多活着的弟兄,留在这片我们用命换来的土地上,去迎接一场,注定没有归途的战斗。战争,原来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讲道理的东西……”

陈墨开始写日记了,他忽然意识到要失去什么东西了,于是开始疯狂记录着。

而战争永远也不会因为一场胜利,就会永远的停歇。

从四月上旬到五月中旬,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对陈墨和所有第五战区的将士而言,是一段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反复拉扯的、漫长的煎熬。

台儿庄大捷后,日军大本营被彻底激怒,将徐州会战的战略等级提升至最高。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和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调集了分属七个师团的十余万重兵。

从北、南、东三个方向,对以徐州为中心的华夏主力部队,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向西合围。

在北线,矶谷师团残部在得到补充后,与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等精锐主力会合,重新对台儿庄至峄县一线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虽然在外围取得了优势,但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也被死死地拖住,无法再向台儿庄前进一步。

双方在运河沿岸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每一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士兵,倒在泥泞的阵地和冰冷的河水里。

在南线,日军第9、第13师团等部队,突破了淮河防线,兵锋直指宿县、蒙城,企图切断津浦路的南段,彻底断绝徐州守军的退路。

华夏军队层层阻击,但装备和兵员的巨大差距,让他们节节败退,防线被不断压缩。

在东线,日军从海路增援的部队在连云港登陆,沿陇海线西进,直扑徐州的东大门。

整个徐州战场,变成了一个日益缩小的、血腥的牢笼。

在这一个多月里,陈墨跟随孙连仲的残部,从台儿庄的废墟,转移到了更靠后的二线阵地进行休整和补充。

他亲眼目睹了战争机器的另一面——后勤的崩溃。

因为日军掌握了制空权,后方的补给线被不断轰炸,粮食、**、药品的补充极其困难。

士兵们经常饿着肚子,穿着单衣,拿着平均不到三十发的**,去迎战武装到牙齿的敌人。

伤兵营里,更是人间地狱。

没有足够的药品,没有干净的绷带,无数在台儿庄幸存下来的英雄,最终没能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却因为伤口感染和并发症,在无尽的痛苦中,悲惨地死去。

陈墨拼尽全力,用他那点可怜的现代知识,组织士兵制作盐水、草药,建立隔离区,推广卫生条例,但面对每天如潮水般涌入的伤员,他所做的一切,都像是杯水车薪。

这段时间里,他也通过零星的战报,听到了更多令人心碎的消息。

4月下旬,临沂再度爆发激战,**的五十九军与庞炳勋的第三军团,在付出巨大伤亡后,虽再次击退坂垣师团,但自身也已元气大伤。

五月初,豫东兰封地区爆发激战,被寄予厚望的中央军精锐桂永清、黄杰所部,在关键时刻畏敌不前、擅自撤退,导致围歼土肥原师团的计划功亏一篑,整个徐州战场的西侧门户洞开。

一个又一个坏消息,像一块块巨石,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所有人都明白,徐州,已经守不住了。

大撤退,成了唯一的生路!

终于,在五月十五日的深夜,经过李宗仁长官的周密部署,那道决定了几十万大军命运的、惊心动魄的突围命令,正式下达……

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

那根代表着日军华北方面军主力的、巨大的红色箭头,已经死死地压在了津浦线的北段。

而在南边,代表着华中派遣军的另一股红色洪流,也已渡过淮河,兵锋直指徐州南大门。

一张巨大的、钳形的包围网,正在以徐州为中心,飞速地收紧。

几十万华夏大军,危在旦夕。

大撤退命令,如同雪片般,从李宗仁的司令部发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