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在秦国当游侠》

5. 第 5 章

同为安布里,李黄家。

他家今日却格外热闹,早些时候,家中大儿子平就匆匆忙地跑去请接生婆过来。接生婆一瞧,说长媳肚子里的孩儿要生了,叫着他们赶紧准备接生的事物。

热水还没烧好,娃就哇哇哭地落地。

竟是个足有六斤重的男娃娃。

李黄笑得脸上褶子都要裂开了,抱着从屋里出来的男娃娃,瞅着那皱巴巴的小脸,怎么看怎么欢喜。

这可是他家第一个孙子,他得想个好名字才是。

蛮喜脑袋凑过来,见着阿父怀里丑丑的婴儿,嘟囔道:“怎么不像平阿兄?”

蛮喜的阿母笑着将孩子抱过来,对她说:“等他长大,就像你平阿兄了。”

“真的吗?”蛮喜满脸惊奇,想上手摸,见自己的手脏脏的,只好在衣服上擦了擦。摸到小婴儿柔软的脸颊,她惊喜地“啊”了声,高兴道,“阿母,他不哭了!”

“嘿,真是个好奴儿。”

“好奴儿……好奴儿……”

“那不如就叫冬奴吧。”

“好名字,以后你就叫冬奴了。”

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后,就可以去编户那里登记信息,拿到户口成为秦国百姓一员,但不管如何疼惜孩子,这时候的新生儿死亡率挺高,常有养几个月就夭折的。身为伍长的李黄自然知晓,他也要等孩子养到一岁后,才会去编户那边登记。

但无论如何,他们这时也要给长媳娘家人报喜。

李黄笑着对儿子平喊道:“你快带上两斗粟,去请张夫子写字,明日就去一趟枹罕县。”

平一听,犹豫着没去,反而说道:“阿父,那张夫子闭门谢客好几日了,听闻是病了,还没好全乎。”

“咋就给我们碰上这事?”李黄皱起粗眉,觉得张夫子这时候病了很不吉利,看来冬奴的字不能找他来写了,他沉思地想了一会儿,一时半会没想到还有谁。

就在这时,小儿子不匪出主意:“阿父,何不找百里然来写?”

李黄否决道:“他不是伤了,怎还能写?”

一个病一个伤的,这百里然也不吉利。

不匪笑说:“我昨天就看到他下床出来院子里走动,看起来那伤是不碍事了。”

“……能下地走了?”

那百里然伤得可不轻,当时众人都猜百里然熬不过去,结果这人救回来了,不仅救回来,如今伤势都快要好了。

“真是奇人。”这位看起来比实际年纪要老十几岁的中年男,瞬间对百里超然好奇起来,他对小儿子说道,“那你去请他写字。”

随即,他又改口,“不,平你亲自去。”

……

薄暮冥冥,笼罩着低矮瓦房,几户人家点燃陶灯亮起半边小道。

平抱着粟敲响百里家的门。

透过院门,平看到里面的宇亮着光,有道人影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听到动静,旁边另外一道静坐着的人影起身。模糊的身影颀长劲瘦,片刻间,就出现在平的面前。

是百里超然。

他看到来人有些意外,养伤这么多天,除了蛮喜和不匪,还没有别人来敲门。

平见到他,目光上上下下地打量,发现百里然伤势果真如不匪说的那样,看着像是好了。

“然,你的伤好了?”

百里超然说:“还没好,平兄是有事找我?”

平笑着裂开嘴,喜悦神色溢出脸面:“是呐,晌后阿厥生了娃,我阿父给娃取名冬奴,喊我来请你给冬奴写字。”

阿厥就是他的妻子。

要说起来,只有受宠的孩子,才会在取的名字里加上“奴”字,看来这孩子,很得家里人喜爱。不过刚出生,就给他取了名字。

这里的“写字”,更像是留档,把孩子的名字留在木牍上面,据说以前有一户人家,出生的孩子都夭折了,后来他的祖父用木牍写下孩子的名字,那孩子就平安地活了下来。自那之后,安布里就流传着这样的习俗,只要将孩子的名字留在木牍上面,好好地存放起来,这孩子就能平平安安地长大。

百里超然请平进屋,平带来两斗粟作为酬金,夢见状,给平倒了一碗水。

一石粟为三十钱,两斗粟折算下来是六钱。

……别看只有六钱,如今秦国的人均劳动力,每日不过八钱。

这六个钱放在寻常庶民人家,能供养家中几口人。

看他这么大方,夢见平喝完水,又想给他倒一碗,但被平婉拒了。

再喝,他肚子就要胀了。

平看向百里超然,询问道:“然,你今日可能再写一封家书?我要带着去枹罕县,去阿厥家报喜。”

阿厥嫁过来有两年,这是他们俩第一个孩子,过来百里家时,阿厥托付他带几句话给家里人,他原本是想自己带话就成,但阿厥的兄长在外打仗。这封家书,是要寄给阿厥兄长的。

百里超然点头:“我去拿笔墨来。”

平喜然地将怀里的木牍拿出来,双手递过去给他。

往日里找张夫子写书信,张夫子都要焚香净手,有过午不写的规矩。安布里和武市里会识字的不多,大家都尊着他这个毛病,如今有百里然这个不拘一格的前贵族子弟,哪怕有人不喜他,也更加愿意找他写书信。

百里超然还不知道自己抢了前辈的饭碗,他倒水研墨,心里有些激动。

穿来这么久,这是他第一次在现实里写字。

握着刀笔的手掌不自觉生出汗渍,他神色不变,抬眸示意平。

接着,平磕磕巴巴地说道:“今日,平和阿厥问候阿兄……”

百里超然持刀笔的手微顿,稍加思量,便刻刀如下:十一月庚戍,平、阿厥拜问伯兄,兄毋恙也?平、阿厥毋恙也,今日阿厥产子,取名冬奴……

这封家书写得短暂,但也漫长。

只一尺宽,两尺长的木牍,密密麻麻刻着两百多字,都是阿厥对家人的思念。

百里超然写完,陶灯亮着的暖意也填不满他心底的空荡荡。

……星空如洗,万籁俱寂,回不去了。

不过人总要经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样人生就没那般无趣,等老的时候,还可以拿出这些值得回忆的事迹讲给子孙听。

安慰完,百里超然心情好不少。

临洮城内主街分南北,北街总体来说,就是富贵人家住的地方,这里的房舍更显气派,舍与舍间,可通车马。高墙瓦院,占地颇广,夜里亮光如昼,行路无阻。

远在咸阳的年轻秦王还未亲政,其母赵姬在雍城离宫穷奢极欲,这秦律再何等森严,也有管辖不到的地方。临洮住着的豪绅们,趁着如此大好时机,占着肥田、地,在此间养得肥头大耳,盆满钵盈,圈养众多隶臣供他们驱使。

远离中央集权又如何,不如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