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庸计·上卷》
天未破晓,张以舟醒了,穿上官服准备去上朝。对门的颂雨轩也已经亮起了灯,隐约有说话声传来。
张以舟走出门,和齐蔚打闹的两个婢女立马垂头退向一旁。齐蔚隔着小桥,大声道:“张公子,你今天也很好看!”
张以舟点头致意。齐蔚又道:“我今天新店开业,能不能让绿芽和新叶去帮忙啊?院里耽误的事,我替她们补偿行吗?”
“府中无事,带去吧。”张以舟道,“恭贺齐老板。”
齐蔚把绿芽往怀里一搂,道:“谢谢张公子!这个送你。”说着,扔了个布袋子过去。
她扔得没准头,还是平荻展身在布袋落水之前拣回来的。
张以舟打开布袋,见是五六块糕点。
“是荷花酥。”齐蔚道,“摘了你家后院的荷花。要是怕有毒,可以让平荻先试试。”
闻言,张以舟忍不住舔了舔后槽牙,倒不是因为齐蔚的调侃,而是因为后院那几株早开的缇紫芙蓉是名贵品种,几年开一次花,一旦盛开便傲然到冬日才凋。昨晚张以舟见花瓣都掉没了,以为是养花的法子不对,有些可惜,没想到是被人摘了。
布袋里传出浓香,张以舟嘴角抽动,收起袋子,对齐蔚道了声谢便走了。
到兴明殿外,离上朝还有些时辰,大半官员已经候着了。朝中党派势力变化,从这等候时的站位便能看出一二。
譬如怀王近来断了诸多臂膀,大道中央再也站不得他们,自然圈子也缩小不少。
三朝元老柳仙乘以攀附为耻,自言独忠雍梁国君,带着朝中清流成一派。
如端木宇一般和稀泥的一群人则三三两两地站着,站位既方便怀王召唤,也可聆听柳公教诲,当然,更宜受永昶王调遣。
而风头正盛的永昶王一派近日却不怎么聚集,来了问个早,就各自融别的圈子去。融不进的,便找地方杵着,不大言语。人人都猜他们这是化整为零,企图打入敌党内部。
张以舟到之后,和诸位点了个头,便如往常一样贴墙抄袖子站着,朝中人都说他这是悄悄在听周围人议论什么,实则是他起早了,尚困顿,趁着还没上殿,打会盹。
没多久骆羌到了,一下马就往张以舟这凑。
“张大人躲着吃独食呢?”骆羌是知道张以舟需要闭目养神的,一般不打搅他,但今日他一来就闻到了酥香,这可不寻常。说着就掀开张以舟的袖子,却只见一块白玉笏板和几张信纸。
张以舟拂了拂衣袖,没搭理他。
骆羌早习惯了张以舟一幅爱答不理的样子,自顾自嗡动着鼻子找香味来源。
永昶王朱廷和掌权后,对政务抓得紧,恢复了卯时早朝的惯例,还动不动一开就开上几个时辰。不像过去,拖拖拉拉上朝,行完礼,中官来一句“无事退朝”。
赶着卯时早朝的官员们往往会夹带些点心,在开朝前垫一垫。但张以舟这小子向来克己复礼,宁愿饿着也不会带东西到大殿上。今日着实特别,不知夹带了什么。
骆羌像猎犬一样绕着张以舟转,旁边平荻看不下去了,抽了个布袋出来,“骆将军,是我带的。”
“平荻,你居然也会偷吃了?”骆羌打开布袋,里面就剩几点碎渣,“不对,你家公子都不吃,你敢吃就有鬼了。”
骆羌窃笑着转回张以舟面前,“你身上的香味最浓,说明这糕点刚出炉的时候是放在你身上的。按你的脾气,带进来也不会吃,所以才叫平荻吃了。糕点是荷花酥,味道却掺杂了一丝桃花香,这不是姑娘家最喜欢往身上带的吗?是哪个小姑娘看上你了?”
“刘大人近来正抱怨大理寺缺人手,将军若清闲,倒可去帮忙。”张以舟道。
“再大的案子也比不过张大人啊。”骆羌摸着下巴道,“你这一大早就能拿到刚出锅的东西,莫不是那姑娘住你家了?我想想最近有哪个姑娘得你青眼?难道是……”
“府里嬷嬷做的。”张以舟道。
“嬷嬷?”张府有几个嬷嬷是看着张以舟长大的,张以舟对她们素来敬重。要是嬷嬷非要他带上,他确实不太会推辞。骆羌有点失望,“嬷嬷也喜欢带桃花香囊了?”
“今年云鼎山的桃花开得格外浓,谁不说是祥瑞兆头?都城上下老小都想搭上点福气罢。”昨日刚刚成婚的永昶王朱廷和依旧按时到了,拍着骆羌的肩,笑道,“骆四,照你这样胡乱断下去,明日昭郢城里可又要传以舟好色贪淫、哄骗幼女了。”
“王爷,我们以舟是什么才貌、什么为人,那可是有目共睹的。”
“三人成虎哪。”朱廷和似叹息道,“先王曾立下明令,诽谤重臣是为大罪,正是担忧党同伐异,谗言、媚言无风起浪,搅得朝中不得安宁。只可惜,时间久了,大家都要忘了这回事……”
“王爷,该入殿了。”张以舟忽而开口。兴明殿的朱红大门已经开了。
“是差不多到时辰了。”朱廷和带着张以舟和骆羌先行拾级而上,身后一众大臣将朱廷和的话翻来覆去地琢磨。
今年二月二,宫里办挑菜御宴,昌宁长公主家十五岁的小孙女情窦初开,在大殿里问张以舟何时娶她。众人尚未将这话糊弄过去,十七岁的八公主忽然大怒,说舟哥哥明明是她的驸马。两个姑娘都是骄纵长大的,当下张牙舞爪地互掐,好好一场御宴就这么在胡闹里收场。
昌宁长公主家的早就和柳仙乘的小孙子定了娃娃亲,传闻八公主也是要嫁去上北国和亲的,那这桩事自然是不能外传。可偏偏没几天,朝中就传起了某大臣染指公主们的流言蜚语,更有甚者,指名道姓说八公主早已被张以舟谋夺了清白。
当时的御宴算半个家宴,列席的要么是王室,要么和王室沾亲带故,是哪位宗亲不识好歹搬弄是非呢?还是说,御宴上也藏着以下犯上的耳目?
原以为储君之位尘埃落定,混一碗饭吃也容易些,没想到今年还是不太平。众人各怀心思,跟着进了兴明殿。
进殿之后,朱廷和为首,带着众臣向空荡荡的王座行礼。
五年了,国主朱羡瑜从未在兴明殿露过面。
礼毕,开始议事。
礼部侍郎端木宇首先呈上了一份单子,是今年科举的办事人选。
朱廷和看了几眼,玩味道:“这些人,都不在昭郢吧?”
端木宇道:“禀王爷,朝中事务繁多,都城官员皆不堪重负,若再担上科举重任,恐积劳成疾。故而臣斗胆请调在外官员回都,再请隐世大儒出山为客卿,为科考拟题、阅卷,确保科举顺利,公正地为我雍梁选拔栋梁。”
“此番考量也是在理的。”朱廷和叫人念了一遍名单。
翰林院学士杜成道:“王爷,这未免舍近求远,我朝中如柳公、如苏大学士,哪一位不是当世大儒,何必又去请人。”
户部尚书吕添乐接道:“既是国之大事,朝中诸位殚精竭虑也是要尽心竭力的。可是端木大人觉得累了,想早日将这事糊弄过去?匆匆便将漏洞百出的名单交到王爷手里,让王爷耗费心神?”
“拙白,”柳仙乘敲了敲拐杖,淡淡道,“做事还是得沉稳些。”
这字字句句都给端木宇压上一座座大山,这些年尽在钻研和稀泥工艺的人哪扛得住这个,当下准备滑跪,“臣……”
“王爷,”张以舟打断了端木宇,移步上前,“科考将近,各项事宜却始终未定,臣忧心此事,故而昨日便催着端木宇给了名录。窃以为,其中所列,无论才学还是德行,都将不负厚望。”
这份名单上的人,除了隐世大儒,其他都是宁被贬斥千里,也绝不堕公义之心的铮铮清流。他们在权利的浪潮中搁浅,游离于国主视线之外,不被人支持,甚至不被记起。
这单子别说过中书省,就连礼部同僚都不会赞同,所以端木宇选择直接在早朝中上禀。他料到了会面临怎样的唇枪舌剑,但着实高估了自己面对威压的能力。
张以舟这几句话,将端木宇的大胆和僭越都揽到自己身上,替端木宇成为众矢之的。
“启禀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