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随夫进城》
“顾若,顾若!”
带着变声期的公鸭嗓,喊出来的声音也不好听,还有点跑调,顾若还以为幻听了,扭过头,发现确实是喊她的,人她也认识,村里的孟龙,孟添的堂弟,他二叔的儿子,和她读一个高中,今年也高三了。
可能因为一个村又同读一个学校,孟龙每次不管在村里还是学校,看到她都很热情的打招呼。
不过孟龙不是个爱学习的,她在学校的时候瞧见过好几次他翻学校围墙出去。
这点和他哥不太像,至少孟添在家里出事前是最爱学习的一个,家里奖状贴满墙。
顾若想到这儿,不由看了眼孟龙身边那道高挺的身影。
还挺巧。
“还真是你啊,我就说不会看错!”
孟龙瘦瘦高高的,有些黑,笑起来一排白牙特别显眼,他三步做两步,很快跃到了顾若面前,看她两手不空,背上还背着,又问:
“你买这么多东西啊?”
“不好拿吧?我们也要回去了,我帮你拿吧!”
“不........”
孟龙热情过了头,顾若不用两个字还没说出来,他手已经麻利的伸向了她拎着的煤炉子,糯米和蜂窝煤袋子。
顾若不好和他争,大街上拉拉扯扯的不好看,她低头看一眼手上的东西,把煤炉子递给了他,“剩下的我自己拿吧。”
“没事,一起给我吧,这些东西我拿着不费力,你拎着勒手。”
孟龙滋着嘴笑一声,利落的把她手里的东西都接了过来,注意到她背着的大蒸笼,看着就沉甸甸的,又说:
“你背上的蒸笼背着应该不舒服吧,要不拿下来,我.......”
孟龙刚要说我帮你一起拿了,发现自己已经两手不空,他顿时有些讪讪,瞥见跟过来的大堂哥,他眼一亮:
“哥,你给顾若拿下蒸笼啊,这么大的蒸笼,她这小身板怎么背得了,别压矮了!”
“......”
她哪里小身板矮了,脱鞋有一米六七,她们班一米六七的女孩子一只手能数得过来。
“没事,不用,我背得了。”顾若装作没听见后面的话,抬头朝孟添笑笑道。
“你不用这么客气啊,我大哥力气很好,拿你这屉蒸笼和玩儿一样。”
孟添还没说话,孟龙先说道,见她看着孟添,想起什么,又恍然:“哦,对了,你认得我哥不?我大堂哥,孟添,他前几年去沿海了,这几年偶尔才回来一趟,你应该没怎么见过他。”
“我大哥看着脸冷,实际他很热心肠的,你真不用和我们客气。”
孟龙说完,还斗鸡眼似的给她使眼色,让她不用客气。
顾若这下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了,她读书的时候只知道闷头读书,也就是最近几个月在镇上卖小菜,春联把胆子练出来一点儿,和人交谈往来自然了,但那种八面玲珑,应答自如她还没学会。
“绳子好解下吗?”
顾若正斟酌着怎么回,上方孟添的声音响起。
他声音比孟龙的声音好听太多,声线低,却透着玉石相击的清越。
顾若耳窝里好像有根弦拨动了下,痒痒的,还有些微微发热,她长大后就没和男生单独走太近过,多少有些不自在。
“好解。”
顾若脚尖稍稍后退了半步,把绑在身前的绳子松了开。
绳子一松,后背上的蒸笼不免下掉,顾若正要手伸向后面接,边上一只大手却先一步斜伸过来稳稳的把两个大蒸屉接了过去。
“我拿一个吧?”
大蒸笼不好拿,两屉拿手里能直接把人挡住,顾若伸手道,她的东西,不好当甩手掌柜,让人全拿。
孟添看她一眼,和小时候一样,她不自在的时候脸颊容易红,和染了胭脂一样,如果不解了她的羞赧,之后会更红,像熟透的红柿子。
“嗯。”
孟添把两只蒸屉一分,递了只给她。
顾若伸手接过,心里下意识松口气,她刚才真担心他和孟龙一样不给她,那她一个人什么都不拿,和他们走一道才尴尬。
“还要买什么吗?”孟添问了句。
“不买了。”顾若摇摇头。
“都买好了,要回去了。”
顾若回完,又看一眼他和孟龙,两个人手里只有她的东西,不由问了声:“你们呢?”
“我们也要回去了!”孟龙立马道。
“我和大堂哥就是来街上凑个热闹来着,刚才看完舞龙去吃了一锅麻辣串,一碗凉面,一碗凉粉,两碗银耳羹,这会儿已经饱得不能更饱了,别的也没什么值得买的,家里都有。”
一锅麻辣串,一碗凉粉,一碗凉面,两碗银耳羹,可真能吃的。
顾若在心里默默算了下钱,两个人,近十块了,是她消费不起的,“........那你们中午不用吃午饭了。”
“是......吧。”孟龙打了个嗝,道。
“你喝到风了,等下走快点,不然一直打饱嗝!”
孟添黑眸盯向孟龙,说了句。
声音沉沉的,不过孟龙没听出来,他又打了个嗝,他有些信了,不想更难受,他赶紧一声,“那行,哥,顾若,我先走啊,走快点,你们慢慢跟上啊……”
孟龙说完便一窜烟儿的往前走了,男孩子精力旺盛,腿长迈得快,一会儿功夫就只看到前方一个背影了。
刚成年的男生,实在好哄,热情里透着天真。
顾若看着,莫名有些羡慕。顾何友就是太聪明了,总觉得自己不一般,牌技能玩过别人,可以发财。
“走吧。”孟添收回视线和顾若道。
“嗯。”
顾若点点头应一声,抬了脚。
两个人保持距离一前一后走着,街上热闹纷杂的叫卖声,鼓锣敲击声随着她们越走越远渐渐听不到,路上变得安静下来,安静过后,那种生疏不自然出现了。
顾若心里就和蚂蚁爬一样不自在起来。
孟龙以为她不认得孟添,实际她不止认得,小时候他们还算一起长大。
那会儿她爸顾良山还在粮站上班,家里条件好,赖桂芝在家什么都不用做,成天就带着她和顾何友各处闲逛。
去得最勤的就是孟家,找孟添妈吴芳禾说话,吴芳禾是下乡知青,人爱收拾打扮,加上男人在铁路上握着实权,同样不差钱,她和赖桂枝买吃买喝买穿都能说到一起,也乐意和赖桂枝来往。
去的次数多了,她和孟添也熟悉起来。
小时候孟添长得比女孩子还漂亮,白白净净,清清秀秀一张脸,穿得也干净,和电视里那些港台小少爷一样的打扮,眉心那点小痣更莫名吸引人注意,她那会儿很喜欢长得好看的人,每天就跟在他屁股后面转悠,喊他的名字比和家里人说的话还要多。
六岁那年,她爸在粮站被人算计,犯下大错,工作干不下去了,回来种地,赖桂枝没办法再和以前那样花钱闲逛,和吴芳禾也闹掰了,开始压着她一起干活。
她没办法再随便出去,孟添也已经三年级,功课多了,多数时候都在做作业,或者帮家里干活,她去找他总感觉到很打扰,他妈吴芳禾也和赖桂枝说的那样,势利眼,很会阴阳怪气使软刀子,她渐渐长大学会看人眼色,才不再去了。
再后来孟家也出事了。他爸在铁路上出事被调查,人没扛住卧了轨,他妈怕出事,卷了家里的钱跑了,留下他一个人在村子里。
具体是什么情况,她那时候太小了,知道得也不是很清楚,她只知道那以后,他身上就没穿过什么好衣服了,不是破了口子,就是短了小了。
原来每天在家做作业学习的人,开始满山坡找吃的,摘野果,挖野菜。
到他上初中,她在村子里几乎见不着他人了,偶尔见到他都很狼狈,脸上身上带着伤,人也很瘦。
家里有个正在长身体,一顿饭能吃三大海碗的顾何友,她大概猜到他自己讨生活是吃不饱的,那会儿她已经上灶头帮忙做饭了,每顿就从顾何友的饭菜里挤一点儿出来存起来,存到一定数量了,再借着打猪草绕去他家,从窗户给他扔屋子里去。
但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也就两个月左右,她偷顾何友口粮的事被赖桂枝发现了,拿了烧火钳抓住她就打,顾何友那狗日的还跑他面前去讨要粮食。
她现在回想还记得那天,他浑身的伤,衣裳头发湿透跑到她家,从裤兜里摸出一张张钱,一分的,两分的,五分的……
二十三块三毛八,是这个数,她看着他一张张拿出来理好,她在脑子里过着一遍又一遍的数,然后,她看着赖桂枝收下钱,他看她一眼跑远了。
那以后,他们就没怎么见过了,偶尔路上碰见,她很快躲了。觉得挺没脸的,她扔的那些粮食,总共没二十斤,他甚至不知道是她给的,他们家却收了他身上所有的钱。
他应该也是不想看到她的,给他找麻烦,害他在村里又被人议论一次。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