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七杀》

32. 倭寇进城

她有些害怕地想要逃走,柳言翻开掌心,一枚莹莹的妖丹缓缓朝宋璋移去,淡紫的光芒化作点点萤火环绕着她。

宋璋偏头追随着那一阵萤火的目光,心中一紧,“柳心呢?”

“她死了。”

宋璋有些震惊地看向柳言,他并不想说太多,“你就是宋璋吧,我阿姐有东西要我交给你。”

柳言抬起手,那些萤火便离开宋璋身边渐渐凝聚成一团,她忽而整个身子漂浮起来,面前的少年道:“闭眼。”

接着那团光便倏尔朝着她的左眼飞去,她赶忙闭上了眼,雪花一般一片一片飞了进去,冰冰凉凉的,好长时间才恢复了正常的温度。

她睁开眼,瞳孔闪烁着一圈紫红的水光,星星点点,柳言深深地看着她,仿佛在通过她看某件极珍贵的东西。

她下意识摸了摸眼睛,柳言道:“我阿姐的半颗妖丹,里面注入了我的灵力,给你了。这里马上就会被妖占领,青云山会大乱,趁着他们还没来,你赶快走吧。”

“那你呢?”

本着与柳心的那点战友情,她还是问了他一句。

“阿姐为了救我出来死了,只剩下一缕残魂在万妖塔内,我会在这里陪着阿姐。”

“你在塔里过了几十年,你阿姐不会希望你留在这里的,她想给你自由。”

“我在塔里的时候的确很想出来,很害怕,我每天都在想阿姐,想待在她怀里,想晒晒外面的太阳。”

柳言缓缓抬起头,乌云也似有感应,轻轻地,渐渐的移开。薄薄的一缕阳光从缝隙中钻出,照在柳言脸上。

他停留了片刻,便低下头来,看着那座塔,“她现在就在那儿,我想要的就在那里。阿姐可以一直陪着我了,我们分别了数十年,接下来我要好好地陪着她。”

竹林顺着小溪有条小路通往山下,宋璋见火势渐大,青云山那团浑浊的黑气越来越重,赶忙离开了青云山。一路担心着有逃出来的妖拦截,好在一路平安,她终于在天蒙蒙亮的时候走到了熟悉的口,敲响了舒宅的大门。

一边等待着,她一边发现了异常。西桥巷本是热闹的中心,天不亮就早有许多摊贩货郎挑着货物叫卖,可今日这时候,天光渐渐转明,却空空如也。

她站在门前,四周嘈杂惊惶的声音如洪水一般袭来,她缓缓转过身,独立西风之中,一双眸子有些迷茫。许多背着包袱拉着板车的百姓映入眼帘,各个行色匆匆,面如土色。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惊惶与恐惧。

她听见他们念叨着,口中都有着共同的畏惧:倭寇来了,倭寇打南边进了东流城里来了。

宋璋回到家时先去拜见了沈氏,她正和毓兰一块儿绣着孩子的衣裳。屋里有些杂乱,下人们整理出一箱又一箱的东西,日常用物,金银首饰,都七七八八摆在面前。

“我听见街上人人都说倭寇要来了。”

宋璋简单解释了青云山被烧的事,给沈氏拜过礼,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沈氏微微抬起下巴,举着那绣绷在阳光底下细细瞧着,淡淡道,“不过是市井流言,东流往南就是陈丰,有郡守陈乌坐镇,陈乌是灵王殿下的人,那倭寇打到哪儿也不会打到咱们这里。”

“那这些箱子……”

“老二就要回来了,你大哥带着两个孩子去祖宅庄里祭祖,保佑他一切顺利。不巧两个孩子又病了,毓兰放心不下,所以叫她过去照看照看。”

宋璋闻言关切道,“病了?不是什么大事吧?”

毓兰似乎今日有些不对劲,目光有些闪躲,只是低头看着手里的衣服。“没什么大事,就是……就是小孩子不经吓,过几日就好了。”

宋璋觉得她态度有些奇怪,以为是挂念孩子,因也没太多想。

和沈氏她一贯没什么话题可聊,因而提起了舒玄礼。“夫君之前给我来过信,那时便说是即将动身了,现在都二月了,过了这许久竟也还没到。”

毓兰扯了扯嘴角,沈氏道,“在京中认识了几个同学,相互结伴着走,自然也慢些。你既回来了,这几日不要乱走,把玄礼的东西都理一理,趁着天晴拿出来晒晒。免得一时找不到趁手的物件。”

“儿媳明白。”

明心几个小丫头见到她回来很是高兴,叽叽喳喳说着她不在时的趣事。

“您还不知道吧,鸣琴和大爷房里的东南好上了,两人那叫一个如胶似漆,成天脸上都笑出花了。”

宋璋一面用拂尘擦拭着琴面的灰尘,一面道,“鸣琴是院里洒水的那丫头吧,方才见着也没笑,倒是怏怏的。”

“嗨呀,那还不是因为东南前些日跟着大爷乡下去了,那叫什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现在都好几个秋了,心里啊牵挂着呢。”

宋璋笑笑,“也过不了几日,那还不是要回来吗,叫她别难过了,一会儿叫小厨房每人弄一碗红豆圆子羹来,多放点蜂蜜。”

明心闻言压低了声音,微微皱着眉道,“说是大爷带着哥儿姐儿去祭祖,其实谁不知道是躲灾去了。这一趟要多久可真是难说得很,您看大少夫人一会儿也要走了,夫人您也该一块儿去才是。”

“二爷还没回来,我得在这等着他。再说了,娘也在这儿呢,不怕。”

对于城中的异常,她多多少少能猜到一些,但是也正如沈氏所说,舒玄礼还没回家,她必须得在这里等着他,和他一块儿走。不然她不能安心。

再说东流县邻近陈乌丰城,是进入陈丰郡的最后一道防线,她想无论如何,都不至于打进东流来,倭寇作乱不少,总是有惊无险地避开了这里,应当暂时安全。

她安排着把家里一些东西送去船上,目送毓兰离开后便睡下了。

已近初春,床上铺着软软的被褥,一条长长的梅花枕。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环境让她很安心,她睡了一会儿,又翻了个身摸了摸身侧那个空空的位置。

到了冬天天冷,她的身上就成了一块儿冰,舒玄礼总是把她拉过来,睡在一个枕头上。有力的手臂裹着她整个身体,她缩在他怀里,渐渐温暖起来……

她贪婪地深吸一口梅花枕的味道,却从这干枕中闻出了新鲜的雪气,清冽入鼻。帐子缓缓拨开,有人倾身而下,似乎在注视着她。

她握紧了袖中的手心,悄悄睁开了眼,便见到她朝思暮想的那一张面孔,带着温柔的笑深深地望着她。

她立刻扑进了他怀里,紧紧抱着他,“玄礼!你回来了!”

她像一只雀儿,速腾一下跳下了床,一面叫人给他点炉子,一面叫厨房做吃食。一时间,已熟睡的下人们都揉着眼睛爬了起来。

舒玄礼缓缓走到她身边,往她身上套着衣裳,一层一层,又给她披了一件披风。

“别忙活了,阿璋,我们得立刻离开这里。”

他的眼里带了几分严肃,宋璋转过身,“是因为倭寇?”

“是,他们马上就要进城了,最迟两日,最快……就在天明。”

宋璋闻言吓了一跳,并不知道这次寇难竟如此严重,连行装也没收拾,直与舒玄礼奔着沈氏那里去,叫醒了她一同离开。

沈氏见了舒玄礼,那模样活见了鬼,比宋璋还要激动,或许说愤怒……

“玄儿,你怎么又回来了!你知道这里现在有多危险……”

宋璋敏锐地捕捉到回来这两个字,舒玄礼忍着怒意,一边看着宋璋服侍她穿衣,一边道,“娘既然知道,还在信里骗我您和阿璋已经到了庄上,让我绕开东流直往徐春去,难道身家性命也是说着玩的么。”

宋璋目光落在了沈氏身上,手上依旧没停,为她系着最后一颗衣扣。

原来是这么回事,信件往京城少说要半个月,沈氏恐怕早就收到消息,将家中男丁全都转移到徐春乡下,女眷留在这里观望情况。毓兰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昨夜想必带了重要钱财离开。

只剩下沈氏和她,沈氏自觉年老无所畏惧,她留在这里可以守着家业稳定家中下人的心,大不了倭寇真来了,死了一老一少,也没什么损失。

沈氏丝毫没有歉疚,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所以你就是为了她回来的!好啊,你脑袋一热回来是容易,可知道现在这时候上哪里弄船出城去!”

枉她替他计划许多,这孽障竟然在这紧要当口回来了!

她气得甩开宋璋的手,“好,我知道你怪我,既如此,你们走就是了,何必再拉上我?”

舒玄礼眉心狠狠跳了跳,又气又愁,“娘,现在情况紧急,不是斗气的时候,我也并没怪您。本就是为了接你们回去我才特意跑这趟的。”

“我不走,你们快走吧。这偌大的宅院,许多的家业,还有你们祖宗的祠堂牌位都在这里,若没一个主人守着,你以为那些丫头小子会尽心尽力待着?”

沈氏固执起来,简直让舒玄礼觉得可怕,“金银哪有命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快走吧。”

他说着,一边去拉沈氏,还是宋璋说了一句,“娘,再这么耽搁着,倭寇真来了,玄礼可就白白葬送了性命了。”

沈氏面色一白,这才跟着他们往外走。宋璋道,“家里没有船,一会咱们怎么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