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长安不见春》

18. 第十七卷·长河落日圆

晨光熹微,一抹朝霞洒在白茫茫的大漠上,沙州的风貌,渐渐揭开了真容。

谢杳伏在窗边,迫不及待地望向外面,感叹道:“这里竟连一点绿洲都没有。”

她见元序没应声,立刻扭头望向他。

“沙州地处大漠腹地,异常干旱,在这里,水源和绿洲堪比无价之宝。”

元序缓缓开口。

谢杳故作不悦,“我知殿下来过这里,觉得不以为奇,不愿理我。”

元序忍俊不禁,“我没来过。”

“殿下没来过?”谢杳不大相信。

元序神色认真,“我那时一直待在阿舅的军营,除了凉州,没去过别的地方。”

马车行过七里沙石路,终于进了城,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就抵达了鸣沙客栈。

木质结构的客栈古朴典雅,门上挂着两个大红灯笼,在朔风中轻轻摇曳,招揽着四方来客。

客栈的大门敞开着,住客络绎不绝,带着浓浓的江湖气,是久违了的热闹。

谢杳感到很是新奇,望着眼前的景象出了神。

元序见状,牵起谢杳的手,拉着她快步走进了客栈。

“二位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掌柜的目光囫囵扫过他们二人。

元序勾了勾唇,“掌柜的,给我开两间你们这儿最贵的客房。”

掌柜闻言,脸上堆满了更深的笑意,“天字一号、二号,这两间紧挨着,公子意下如何?”

元序颔首,将一个金锭递给掌柜。

谢杳环视四周,悉心记下客栈内外的环境。

这家客栈的一楼多是些普通住客,二楼则是一人一间。天字一号和二号房在二楼的最里侧,较为僻静,两间房内的窗牖都朝着主街,能清楚地观察到街上的情况。

作为沙州最大的客栈,这里人来人往,极易隐藏,也最能打探各路消息。

谢杳卸下行囊,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床边,她躺下小憩了一会儿,就听见了几声轻快地叩门声。

果不其然,门外的人正是元序。

“怎么了?”谢杳一脸诧异。

元序拽着她的手腕,将她拉出屋外,“来都来了,何不出去走走。”

朔风卷地,黄沙袭天,玉门关静卧于大漠中,捍卫着大晟的疆界。

沙州作为大晟西部的门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沙州若失,西羌铁骑踏破陇右,必将直捣长安。

谢杳不禁叹息。

春风不度玉门关,她儿时以为这是夸夸其谈,却不想亲眼所见比诗中更为萧索。

元序幽幽开口:“皇祖父曾说过,大晟建朝前,陇右混乱不堪,多匪徒,是各国征伐之地,幸得有两个世家拼死守护,才得以安定下来。”

“陇右李氏。”谢杳脱口而出。

“还有凉州段氏。”元序补充道。

谢杳没再出声,让人辨不清情绪。

“安西军本是段家军和李家军共同组成的一支军队,段氏灭门后,陇右就剩下李氏茕茕支撑,这玉门关,终究是太过孤寂了。”元序面色悲怆。

“殿下还不打算告诉我实情吗?”

谢杳转过身,直视着他。

“这世上能清楚知道段府往事的人不过二三,那黑衣人步步紧逼,无非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殿下你知晓段氏遗孤的下落。”

事已至此,元序全盘托出,默认了她的话。

“既如此,殿下为何还要来沙州?”谢杳不解。

“我救下阿策时,他年岁尚小。”元序叹了口气,“时至今日,他都还不知晓自己的身份,根本无法为段府作证。”

谢杳眸光一闪,很快猜到了段氏遗孤是谁,她用唇语无声地念了个名字。

元序颔首,印证了她的猜想。

谢杳为之一震,当年的元序也不过只是个少年,是何等谋略,何等决心,让他在力有不逮的境遇下,还能倾其所有救下这个遗孤,将他藏匿数载,不被察觉。

她声音微颤,“殿下是觉得那黑衣人或许知晓当年的真相?”

“我也不能笃定。”

谢杳压低声音,“殿下不该以身犯险的。”

元序轻笑,“父皇当年说过这个案子永不复言,可我觉得皇祖父口中那个为保陇右百姓舍身忘死的门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与外敌勾结,意图谋反的。”

这般门楣,一夕之间不复存在,究竟是谁的过错?谨小慎微,屈居自保,真的能守护住想守护的人吗?

她心中困惑,没有答案。

过往之事,黑白对错,辨不清,道不明。可生在世间,就不能浑浑噩噩,无论如何,总要有个交代。

谢杳言辞坚决,“殿下已经做的够多了,剩下的,就让我亲自解决吧。”

日落后,沙州的天色却依旧明亮,丝毫没有入夜的迹象。

沙洲夜市热闹了起来,很多商贩在铺子门口吆喝,将行人引入店内,街边还有百戏表演,令人应接不暇。

街边的皮影戏,竟演了一出太子、太子妃携手赈济灾民的戏码,惹得谢杳和元序频频笑出了声。

谢杳和元序牵手穿梭在人潮中,走走停停,最终走进了一家绮罗铺内。

元序挑了一件鹅黄色镶着金丝的西域衣裳,拿给谢杳。

“这颜色……”谢杳有些犹豫。

元序向掌柜使了个眼色,掌柜会意,将半推半就的谢杳拉去里间换了衣裳。

少女发间缀满金玉,腕上的红翡玉镯与鹅黄色衣裳浑然一体,美自天成。

掌柜连连夸赞:“姑娘真是绝世芳姿,竟比西域女子还要适合这身衣裳。”

元序将白狐裘斗篷给谢杳披好,拉着她快步上了马。

“这泉竟是月牙形的!”谢杳颇为惊讶。

元序勒马停下,将她抱下马。

“儿时听阿舅说,沙州有一药泉在鸣沙山旁,呈月牙形状。”

谢杳不免感叹:“大漠如此干旱,竟还能留下这样一处药泉。”

“确实难得。”元序亦很是感叹。

夜色阑珊,布满星辰,倒映在泉水中,波光粼粼,澄如明镜。

一阵风拂过,吹起了元序的斗篷。远处城楼上的旌旗随之舞动,沙沙作响。

“风动,幡动。”谢杳口中喃喃,“今夜恐有大风。”

元序侧目望向她,神情认真,“不是风动,亦不是幡动。”

谢杳愣怔在原地,心跳若雷。

“昭昭,我一直未敢问你,这太子妃之位,你可愿意?”元序缓缓转过身,面对谢杳。

谢杳眸光闪烁,“殿下想听实话吗?”

元序没有闪躲,迎上她的目光。

“太子妃之位,意味着无尽的枷锁和争斗,我生性喜爱自由,本是不愿的。”

“那如今呢?”

谢杳不答,轻轻点头,恬然一笑。

元序躬身作揖,“皇天后土为鉴,吾倾慕汝已久,心意若磐,诚以归妻,愿许一人之白首,尽平生之悲欢,相偕不弃,共谋江山。”

他向谢杳伸出手,“昭昭可愿意?”

“适我愿兮。”谢杳施以回礼,将手覆在他的掌心。

元序回握住她的手,将她拉入怀中。

星月当空,流光皎洁。

茫茫大漠,一片静寂,世间好似只有他们所在的这一方渺小天地。

谢杳靠在元序肩上,默默凝望着夜色中的药泉。

它的边界变得极其微茫,像是化在砚台上的一滩墨迹,自由散漫。水面不时泛起涟漪,微光跳动,似星星点点的萤火,绽放出无限生机。

“殿下可还记得你送我的那本《云夏奇卷》?”

元序被谢杳跳脱的思绪,弄得忍俊不禁,“怎么忽然想到这个?”

“我记得那本书里提到过一个毒女,她就在沙州长大,从这里入了江湖。”

“晏紫墨?”

谢杳连连点头。

“昭昭这一身功夫,若是处在江湖中,也能有一番天地。”

谢杳撇了撇嘴,“殿下抬举我了,姑姑说我这三脚猫的功夫,用来逃跑勉强过关,杀敌还远远不够。”

“姑姑是怕你懈怠,你的轻功我见过,就连我都未必追得上。绝对力量的制胜虽然难以达到,但可以用些计谋,足以克敌。”元序正色道。

“殿下这安慰人的功力倒是不减当年。”

“昭昭以后便不要唤我殿下了。”

谢杳一字一顿地唤道:“子启。”

元序微微扬唇,“昭昭若是担心,不若明日我们比试比试,互相讨教一二,如何?”

良久,谢杳仍未出声,元序歪头望向她,发现她竟靠着自己的肩膀睡着了。

“看来是真累了。”

元序轻轻拨开谢杳额间凌乱的发丝,心念微动。

他俯身在她额间落下一吻,少女眼睫微颤,安然睡去。

无人知晓的大漠一隅,大晟太子小心翼翼地背起他的太子妃,缓缓向城中走去。

夜半三更,几个黑影极快地闪进客栈,悄无声息地将值夜的人打晕。

领头的黑衣人抬手示意,余下的人四散开来,藏匿在客栈一楼的各个角落。

那黑衣人三两步跃上二楼,直奔天字一号房间而去。他将门上戳了一个洞,一股白烟顺着洞口飘了进去。片刻后,他轻声推开门,握紧手中的短剑,抬手向床上刺去。

他眉头微蹙,猛地掀开被子,心头一震:床上无人!

霎时,一个清瘦的身影翻窗跃进屋内,拦住了他的去路。那人将剑在手中一转,借力划破了他的面帛。他来不及掩面,在那人洒出的白色粉末烟尘中晕了过去。

谢杳挑眉,“你给我的百步散,如今我都全数奉还给你。”

她推开窗牖,向外吹了声清脆响亮的口哨,安西军闻声,立刻涌进客栈内。

客栈一楼的黑衣人急忙逃窜,终是抵不过人数的压制,败下阵来。

元序缓缓推开门,从天字二号的房间走了出来,拍手称赞:“太子妃好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谢杳嫣然一笑,毫不掩饰,“殿下过奖了。”

元序接过谢杳递来的令牌,扬声道:“劳烦各位将士,明日随孤一道,押送他们回凉州。”

“末将领命。”安西军一齐应道。

元序侧目,“昭昭何以断定他们今夜会来?”

“殿下还是快些进屋去看看那贼首吧。”

谢杳避而不谈,故意卖了个关子。

二人快步走到那贼首身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