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政很正经》
贾政与潘武谈罢,便让周瑞媳妇安置潘武的住处,让他去休息了。
贾政坐在书房想了一会儿,去找了宝钗。
宝钗此时正与王夫人薛姨妈一处待着,薛姨妈教宝钗做针线。
贾政与夫人和薛姨妈聊了几句,说京城来了人,带了一些土产,让她们一会儿分了。并说下午得了空,一起写封信送到京城家里。
随后,贾政又道“宝钗,我那里正好有京城来的一样玩意,想不想看看?”
宝钗本来并不喜欢什么玩的,只是她看贾政神色,就知道贾政有话要说,便露出感兴趣的神情说道想看。
“那么我带外甥女先去书房了。”贾政说罢,就与宝钗去了书房。
二人在书房坐了下来。
贾政开门见山,直问道“宝钗还想学做生意吗?”
宝钗很是认真地点点头,回道“现在家里的生意没有主事人,哥哥也不成器,我愿意为家里分担。”
贾政笑道“你哥哥现在也去铺子里学做生意了,家里的事也不一定要你来打理。”
宝钗却轻轻摇摇头“姨夫,我年纪虽小,却看得分明。我哥哥即使能被管教得不再做坏事,但他却没有做生意的天分。而我有这种天分,并且我自信可以做好。”
贾政惊讶宝钗说得直白,就继续听她说。
“哥哥其实对我与母亲都还算关爱,但他却管不住自己,各方面的天分也欠缺。他现在的年纪,若是平常人家的男孩,应该要出去做一番事业了。”宝钗顿了顿又继续说
“我这么说不是因为看不起他,我也想他可以好好的,母亲和我也能少替他担心。只是失望的次数多了,就不想再抱有期望了。”
“刚来扬州那天,哥哥偷偷去酒楼,回来时喝醉了。”宝钗轻轻叹口气,又继续说“父亲刚去没多久,哥哥忘了我们还在孝期。他之前为了香菱,与人冲突,差点打死那人。如今得到了香菱,却又毫不在乎。”
宝钗断断续续说了许多,难得倾诉她的苦楚,“所以我不想再将期望放在别人身上,我要靠自己,只有我自己做出一番事业,母亲才能放心依靠我。”说到这里,宝钗松了一口气,额头竟然渗出了细细密密的汗珠。
“宝钗,你是个好孩子。”贾政被宝钗的话震动,也缓了一会儿。
“学生意的事情暂时不告诉你母亲,我们私下进行。”贾政说道。
宝钗点点头。
“你细心又聪慧,平日里在你母亲身边已经学到了不少。所以我想你便先为我打理生意,边做边学。你有了经验,打理起自家生意,便游刃有余了。”贾政笑道。
宝钗却有些惊讶,害怕自己做不好。
“不用担心,我派人与你一起,只要不出大错就没关系。凡事总是在错误中前进的。”贾政说道。
宝钗记住了贾政的最后一句话,慎重点了点头,并道了谢。
“去与姐妹们玩一会儿,也不要总是将自己紧绷起来。你还是个孩子!”贾政劝宝钗去玩玩,放松心情。
宝钗笑着走了。
宝钗离开后,贾政又叫来了潘武,吩咐道“日后你与我外甥女宝钗一起处理炭窑的事务。凡事都可以告诉她,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你只记得教她些实际的事务与要领,若是犯了错,你便事后再指点。就在我的书房办公,记得避开夫人与姨太太。”
潘武恭敬答应了。
安排好家事,贾政次日去了衙门。京城来的袁三保已经安顿好了,今日也来当差,做的是督水司主管。
“贾总河,昨日淮河上有两只货船被劫,死了六个人,其中有一个洋人。”水务衙门的总管齐鸣向贾政汇报。
贾政点点头,问道“是官船还是商船?”
“民间往京城运南货的船只,据船主说,总共损失了八千银子。”齐鸣补充道。
“那确实不算少了。死的洋人什么相貌?”贾政想知道是哪国人。
“皮肤黝黑,身量不高,却很壮实,大约是交趾或者是天竺那里的。”齐鸣对洋人也不了解,这个信息是邸报中写的。
“那船上有倭人吗?”贾政又问。
齐鸣摇摇头“那两只船上没有倭人,江南这些水运发达的地区,的确时常有倭人,屡禁不止。广州十三行和福建泉州那里,来往的倭人与红毛番,要比江南更多。”
贾政知道近代内外贸易频繁,屡禁不止,各国的商人除了贩卖常见的货物,更多的便是烟土,他最担心这个。
“可知道那些洋人主要贩卖什么货物?”贾政又问道。
“之前案例搜查货船时,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是些小玩意,玻璃制品,木雕摆件之类的。他们更喜欢咱们国家的物品,因此带来的货物并不很多。”齐鸣详细说道。
“烟土呢,有没有?”贾政又问。
齐鸣摇摇头“没有见过也没听过。”
贾政没再细问,齐鸣所说的应当是他所知道的全部了,也许此时并没有烟土贸易。
贾政要来邸报,自己认真看过,没觉得有什么复杂。大约是水匪抢了两只货船,其间杀了几个人。
江南地区的水运发达,水匪也很猖獗。历朝历代都要剿匪,但却无法根治。说到底部分人还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才去做匪寇的。
剿灭水匪并不在贾政的计划中,除非圣上有了指令或者水匪为患四方,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不然以现状来看,他初来乍到便要剿匪,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
“既然出了这种事,这些日子咱们更要上心些。各个渡口继续严加检查,每处重要驿站最好要增派人手,保护货船客船。”贾政吩咐道。
水务衙门要管理的不只是漕运,还有河道与水利工程建设。只是现在其他两处没什么要事,便可以抽调人手负责漕运。若是到了雨季,河道方面便需要更多人手了。
下午,贾政亲自带着水务衙门几位主管去了扬州渡口,查验来往货船。
之前这些事情都是由衙役来做,几位官员见副总河贾政都亲自上手了,他们也不敢托大,跟在贾政后面,也忙碌起来。
当时对于漕运的管理多为以下几处:收取税金,是否装有禁运物品与罪犯,船只安全检查等。
其中对江南地区盐茶粮食的税金便是朝廷收入的重要来源。由此也可见林如海与贾政的职务有多重要。同样,也很危险。
贾政此举既是想亲力亲为,了解一些实际东西,也想起个带头作用。
他查过两只货船,都是几家人合资的小船,靠进京贩卖一些茶叶布匹赚钱。
这种小规模的货船,船工也都是自家人,不论男女,一起做活。恰恰这种小货船很容易被水匪盯上,因为他们缺乏自卫能力。
船主是一个中年男人,模样看起来很是沧桑,手脚却很麻利。见了贾政和他身后的官员,船主有些紧张,担心是自己的船出了问题。
贾政柔声道“我们只是来办公事,随意问问,您不用紧张。”说罢见船主仍皱着眉头,贾政就轻轻拍了拍船主的肩膀,问道“船上装了多少货物,都有什么呢?”
船主详细回道“统共三家凑了一千银子,买了一些茶叶,云南的银器,还有扬州布庄的布匹,打算运到京城去卖。”
“在京城可有熟悉的买主?”贾政又问。
那船主点了点头,“有几家铺子喜欢我们的货,大部分很快就能卖掉。”
“卖不掉的呢?”
“就去河北或是山西再走一走,总要卖完了才能回扬州。”
“这么一趟来回多少时间呢?大约能盈利多少?”贾政问得也详细。
“来回一趟大约三个月,若是在山西河北多耽搁一些,那就要四五个月了。这么一趟下来,可以赚四五百银子。”船主说罢笑了笑。
小本生意,三家人出资半年赚五百银子,也够普通家庭花用了。只是相比于他们承担的风险,利润却显得微薄,官府还要从中抽取税金。
贾政笑着点点头,吩咐手下去将刚才翻乱的货物整理好,便放行了。
他们查验时正好遇到薛家的一只货船,押货的人正是管家薛胜。
薛胜见了贾政,急忙上前行礼。
“怎么太太让你亲自押货呢?”贾政问道。
“老爷去了之后,薛家的南北生意暂时就停了。这是最近的第一宗生意,太太与大小姐都觉得应当格外小心,就吩咐我去,另外京城铺子的各个掌柜,也需要再敲打敲打。”薛胜回道。
“往京城去的家信带好了?”昨晚贾政与夫人孩子们写了家信。
薛胜笑道“带好了,还有太太和姨太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