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1566:摄政天下》

122.第122章 跪的太快了(求订阅)

第122章 跪的太快了求订阅

想进步的小阁老,终究是没能进步成。

翌日。

昨夜玉熙宫里的内阁奏对,自然已经传遍朝堂。

皇帝要调动宣府边军入京,拱卫西苑,被高阁老言辞拒绝的事情,自然也一并传出。

果然如同高拱所想。

一时间,他已经成了朝堂之上,阻击皇帝插手军权的急先锋。

当然,这一些都是私下里发生的。

并没有人真的敢当众说出,大明朝的文官们,正一直在做着阻止皇帝插手军权的事情。

这自然是不能说的。

一旦说了,就是大逆。

但事情却是必须要做的。

谁敢插手军权,谁就是一个死字。

诸如孝宗朝的时候,宪宗皇帝暴毙,孝宗即位,大明朝廷便开始了抢班夺权。

时任内阁首辅万安,兵部尚书尹直被弹劾罢官,勒令回乡。

南京兵部尚书王恕复出,赴京出任吏部尚书。

一直在南京打酱油的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奉旨回京,执掌京师十二团营,次年升任兵部尚书。

如此一文一武,皆在文官手中。

随后就是孝宗朝初期,轰轰烈烈的朝堂倾轧。

宪宗时期任命的传奉官,被尽数革除,六部九卿悉数罢官,有些更是直接人都没了。

当时掌管五军营的广平侯袁辂,被革职回家。

马文升提督京营的次月,原来掌管京营的襄城侯李瑾便蹊跷的死了。

随后,镇守延绥的总兵官鲁鑑,镇守宣府的副总兵江山,便先后被致仕回家。

更有如镇守甘肃的总兵官王玺,突然暴毙。总镇两广的安远侯刘景被弹劾下狱。

从此以后,大明朝的内阁和文官们,不仅控制了京军京营,就连边镇也不曾放过,尽数掌握在手中。

也是自孝宗朝开始,大明的勋臣武将们,便彻底靠边站了。

于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明朝在军事上开始全面败退。

成化年间,几乎被灭族的辽东女真、北方蒙古,被打得去向不明,四夷宾服,万邦来朝。

而自孝宗弘治元年开始,内阁和文官们掌握军权之后,大明朝的京师门户,宣府、独石、密云、古北口等处,同时被寇边。

孝宗弘治元年九月,蒙古小王子孛儿只斤·巴图蒙克,如此一个不过十四五岁的小儿,竟敢在朝贡之时,以蒙古大汗自称,公然当众挑衅大明朝堂权威。

而当时的马文升却只能言辞谴责,面对外敌挑衅,全然束手无策。

而更为荒唐的是。

在史书之中,马文升、王恕以及后面火烧宝船图纸的刘大夏,竟然被合称为弘治三君子。

自马文升执掌兵部,十几年间,大明九边军备废弛,一片狼藉,再无太宗、成祖之时北征遗风。

当然,孝宗皇帝也不是完全无能。

弘治三年,孝宗弘治皇帝便紧急启用成化朝的猛将,曾经追随汪直横扫蒙古王庭的总兵官周玺。

但孝宗弘治皇帝任命周玺为征西将军,配将军印,镇守宁夏,到任仅有一年,时年四十七岁,未曾上阵,便死了。

若说边关如此尚且能言皇帝鞭长莫及。

但当时,就连孝宗弘治皇帝,想要任命锦衣卫官员,都会被内阁和文官们驳回,必须接受内阁及文官们推举的官员才行。

而大明。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彻底荒废武功。

在文官们的眼中,是看不见边关与外敌厮杀,血流成河的场面。

他们只知道,不能让武将掌权,更不能让皇帝掌握军权。

哪怕是军备废弛,哪怕是外敌频频侵扰边关,乃至于是杀进来大肆劫掠烧杀抢夺。

这一些。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天下控制在他们的手中。

马车吱呀,轻轻摇晃。

坐在马车里的严绍庭,今日未曾着甲,也未曾骑马,而是身着官袍坐着马车。

他的手中终于是放下了看了数月的大明律,换成了一本孝宗朝诸事记录的孤本。

将孝宗朝这些事情串联在一起,就很容易弄明白自正统年间开始,大明朝的百万明军,为何会越来越不行的原因。

正统皇帝确实有过,滔天之过,为大明朝勋臣武将被夺权奠定了基础。

随后到了孝宗弘治一朝,终于让文官们完成了这一壮举。

大明内外军政尽数落入文官之手。

合起手中孤本,小心的收回到锦缎书袋子里,严绍庭抬头看向陪坐在马车里的徐渭。

“徐先生以为,我朝军需武备,当如何?”

入京这几日,徐渭去了一趟昌平,亲眼看到昌平书院一日高过一日,心中便愈发火热。

当他真正在昌平,和那些灾民子弟打听清楚,这些孩子都能进入书院就读,徐渭终于是相信了严绍庭所说的话。愿为昌平一地灾民子弟开智,授以饱腹之术。

无数除开四书五经及前宋朱子等先贤注释的书本被运到昌平之外,还另有数不尽的诸如算术、盐铁冶炼、耕种放牧之类的书本,也被存

放在了最先修好的书库里。

有着无数经历的徐渭很清楚,圣人的四书五经是不能让人吃饱肚子的,只有那些真正的被视为士人不可沾染之物之术,才能让那些百姓们吃饱肚子。

此时面对严绍庭的询问。

徐渭拱手作揖:“侍读所问,是止步各部军需制造、筹措、存储,还是囊括我朝百万大军?”

严绍庭面露好奇:“如此两种,又有何解?”

徐渭低声道:“若侍读只问各部官员操办军需,则学生以为,军需一事,不可托付军中,须得防备军中独大,尽掌兵权钱权。

但军需一事,亦不能尽掌于朝堂官员之手,如此便会滋生出当下军需贪墨之事。

须得有监管,防备贪墨,保障前线将士一应军需,如军械、军饷、军粮、军袍充足,如此才能保我大明百万大军战力不废,一遇战事,即可全军出击,歼灭一切来犯之敌!”

虽然徐渭是文人出身,但在浙江道的经历,却让他很清楚前线的一支军队,如何才能有强大的战力。

无非就是粮草充足,无人插手与敌征伐。

严绍庭笑眯眯的开口道:“文清先生的意思是,国朝军需,当改制,朝廷总掌军需统筹,而再设监管,防备贪腐,军中需要,便转运至所需之处?”

徐渭点点头:“学生便是这个意思,国朝诸事,凡有监管,便难以下手,即便贪腐之事历朝历代不能尽数断绝,却能保证滋生贪腐,朝中便知。”

严绍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